薤白
1981年8月21日 星期五
房屋建築業走投無路了?
房屋建築業走投無路了?
【本報記者 許吉村】「從不動產轉變為動產,又逐漸恢復為不動產」。這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急遽變化的寫照,房屋建築業也隨著此一市場的變化,面臨空前不景氣的挑戰。
很多房屋建設公司已經發生改組、停業、倒閉的現象,其中不僅包括為數甚眾的「一屋」建設公司,而且還包括專業性的大規模建設公司,使得整個建築業籠罩在一發不可收拾的骨牌危機之中。
大小公司陰霾密佈
因此,最近台北市建築投資公會也顧不得面子,開始向政府主管機關及輿論界發出緊急呼籲,希望政府決策當局重視該業的危機,給予緊急挽救。由此可見目前房屋建築業的不景氣已到了紙包不住火,令業者難以自救的地步。
幾乎所有房屋建築業的資深權威人士皆一致認為,短期內政府如不能採取緊急有效的措施挽救房屋建築業,那麼由房屋建築業所帶動掀起的一連串產業倒閉的空前風暴,勢將難以避免。
雖然,每次在經濟景氣循環達到衰退的低潮的,房屋建築業總是難免首當其衝。可是,這次經濟不景氣所帶給房屋建築業的衝擊,卻是空前的。
主要原因是,目前房屋建築業擴張的規模遠大於過去任何時期,相對承受的衝擊,自然也是空前的。尤以,近年來政府面臨全球性的「膨脹與停滯」之經濟情勢,不得不採取較嚴厲的緊縮通貨措施,以求物價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被認為影響物價穩定的重大「罪犯」--房屋建築業,理所當然成為政府收縮信用的主要對象,而建築業本身所需的金融信用又遠大於其他各行業,因此建築業領先反映經濟不景氣,開始出現產業界的倒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緊縮信用首當其衝
問題是,房屋建築業向有所謂「火車頭工業」之稱,其所帶動的相關工業包括鋼鐵、水泥、塑膠、玻璃、五金、合板、電器、陶瓷、裝飾等數十種工業,對於促進產業經濟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功能,誰也不能加以否認。
或許是,正由於建築業所帶動的功能甚為龐大,因此其為害也深,而各界責之也切。特別是,政府決策當局,基於穩定物價的政策,總是在財金措施對房屋建築業「另眼相看」。這是房屋建築業多年來自求發展中的致命傷,也是業者始終感到憤憤難平之處。尤其,至少把公司信譽建築在建築業上的專業建設公司,面臨最近經濟嚴重不景氣的壓力,眼看多年辛辛苦苦經營的企業,僅因資金週轉的不繼,而即將毀於一旦,不免埋怨政府對房屋建築業的金融信用過份歧視。
融資歧視孰可忍乎
華美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克東即頗為憤慨的指出:目前三百六十五行,包括酒家、舞廳祇要有合法營業登記,皆可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無論擔保或無擔保貸款,皆能憑其本身申貸的條件,獲取相當的融資。可是,唯獨房屋建築業,政府既不准許辦理無擔保貸款,也不准許辦理擔保貸款。甚至,票據貼現、發行商業本票都在禁止之內,根本完全抹殺房屋建築業應享的權利。這種歧視待遇,建築公會應該可以代表業者向法院控告政府「違憲」。
張克東認為,政府扼殺建築業的融資,促使不少以房屋建築為專業的公司瀕臨倒閉邊緣,甚或清理改業,嚴格的說,政府應負國家賠償的責任。
也許,張克東的說詞可能有些偏激,不過由此亦可見,房屋建築業這幾年來在政府禁止建築業融資壓抑的氣憤,面對最近房地產的極度不景氣,已經按耐不住了。
雖然,張克東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首先即承認,目前房屋建築業遭遇空前的不景氣,業者本身的營運計劃不切「實際」,對於財務的安排,很多過份抱著投機心理,應自負很大的責任。但政府對房屋建築業始終未確定一套健全完整的政策與制度,則是造成建築業經常隨著景氣循環暴起暴落,引發產業界乃至社會經濟很大風暴的基本原因。
張克東說,建築業的份子確實很複雜,良莠不齊,有不少人從中混水摸魚,拆爛污,使政府及社會各界對建築業的印象很壞。
可是,深入檢討其因果關係,很顯然的可以看出,在台灣地區土地面積有限,人口稠密的環境下,房屋需求的成長是甚為驚人的。而房屋為不動產,屬於中長期投資,供需雙方皆需要有金融的支援才能完成,然而政府決策方面卻始終未確切重視此一問題,祇是一味擔心建築金融的信用過份膨脹,將影響物價的穩定,而不從調節房屋的供需著手,徒然因噎廢食。
以致,在缺乏完整的房屋住宅建築政策與制度下,切斷建築與金融的管道,使得都市房屋經常週期性的發生嚴重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的現象,從而導致建築業的暴漲暴落,其對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不平衡之衝擊是非常巨大的。
不景氣風暴表面化
現在,由於著名的白宮建設公司也已因資金週轉不靈,開始公開依法辦理債務清償工作,引使房屋建築業不景氣風暴的更表面化,同時也暴露了房屋建築業多年來存在的不合理問題。
【1981-08-21 經濟日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