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小辭典:關渡平原砷土事件

2011-4-20   

小辭典:關渡平原砷土事件

台北市政府於九十四年發現關渡平原土壤重金屬砷濃度異常過高,九十五年委託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調查,結果發現,砷濃度超過管制標準六十PPM(毫克/公斤)的汙染區達一百廿三公頃,多集中在大度路以北、大業路以西和貴水二條溪以東。不過,研究團隊追查,關渡平原的砷土並非人為污染,污染源是地熱谷附近河床的砷鉛鐵礬礦物,主要是早期引用磺港溪水。

砷古稱砒霜,為有毒重金屬,工業上的砷汙染為排出含砷廢水,主要來自金屬礦場的沖出物、玻璃製造業、冶金工業、製革廠、染料廠;急性砷中毒較常見出現腹痛、血便、急性腎衰竭,電子業中常用的砷氣,一旦中毒容易大量溶血,造成急性腎衰竭;台灣早年的烏腳病為飲用遭受砷污染的地下水,引發慢性砷中毒。

關渡平原的農作物九成為水稻,其餘為蔬果,研究團隊認為,水稻不會直接吸收砷,而目前國內並未針對食品含砷訂定標準,北市引用德國對穀物的含砷標準為1PPM,曾發現關渡平原少數稻米作物的砷含量為1.16PPM至1.18PPM,當時已經蒐購銷毀,迄今每年監測兩次,均未超出標準。(記者林相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