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特派員 康富信】香港股市的「十月大屠殺」來得太猛,不僅使一般的投資者慌張,連經營互惠基金(共同基金、信託基金)的大投資公司,也有措手不及的震盪。
香港股市的大狂瀉,源自紐約股市的拋售恐慌。
十九日紐約道瓊斯指數急跌五百零八點,廿日東京日經平均指數下瀉三千八百卅六點(跌幅百分之十五),對香港「股民」來說,實在有「世紀末」的恐怖,如果不是股市已在廿日停止交易,恆生指數的跌幅,很可能超過十九日的百分點。
環視香港及世界的股市,可以借用兩句古詩來描繪它的渰涼景象:「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邊落木蕭蕭下」。
香港聯合交易所今晨對香港股市休市的非常的措施,或有損於香港的自由經濟形象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對於冷卻恐慌的拋售狂潮來說,別無其他更好的選擇。
停市的另一功能,是緩和投資基金承受的套現壓力。十九日股市狂瀉的「技術性原因」,第一是一般投資者恐慌性的拋售,第二是投資基金為應付基金持有人贖回所需的資金,而不得不售出不少的股票;香港的國際性投資基金,有數百種,大部分投資於股市中,他們的套現行動,對股市的下跌有相當大的影響。
由於停市三天,香港類的投資基金,或有香港股票的亞太類投資基金,均停止贖回,投資基金的套現壓力也暫時減輕。
停市三天能否化解香港股市的危機,現在仍是未知數,歸根結柢是紐約的股市,是否可在這三天內緩和跌勢,從而消除投資者恐慌性拋售的心理,否則香港「股民」和投資基金的「不安全感」便會加劇。如果紐約的股市有轉機,香港股市能守住三千點,投資者信心完全崩潰而不寄望於「反彈」(回升)的局面,或不致出現;但若紐約股市繼續下瀉,世界主要股票市場仍處於大跌的勢態中,香港股市便很難因停市三大而重振旗鼓。
香港股市這次的狂瀉,主要是「心理制約」而非「經濟制約」。香港本身的經濟有良好表現,今年的成長率可望達百分之十二;此外,香港利率雖有上升壓力,但仍然較低;這些因素對股市都是有利的。當然,香港股市下跌,也不是沒有它的經濟誘因;在過去九個多月中,股市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一定會有下跌「調整」的階段,就是經濟誘因之一。
不過,從「調整」而演變為災難性的拋售,卻是心理因素為主導。所以,香港股市是否能「反彈」,有賴「股民」和投資基金的信心,而信心又與世界股票市場(特別是紐約)的「牛市」(多頭市場)是否完結有很大關係。
香港的投資界對「牛市」是否消失的看法,有很大分歧。有些投資基金的管理人認為,紐約和香港的「牛市」並未完結,近日的下瀉只是「牛市中一個急劇的調整」,但香港權威財經報紙「信報」的社評,卻認為紐約的股票已由「牛市」轉為「熊市」(空頭市場)。
如果紐約的股市已屆「牛市」的盡頭,甚或促成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的重演,香港股市極難能反衰為盛。
不過,廿日美元在世界各地的「反彈」,利率上升的壓力有減緩的跡象,加上紐約股市廿日上午已開始回升,似平又給人「一線生機」之感。
【1987-10-21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