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來 國際瞭望 2016-05-12
在八○年代呼風喚雨、創造「垃圾債券」狂潮的德克索投資銀行董事長林敦辭世, 也代表長達三十年的「貪婪」華爾街世紀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如臉書的網路社群公司。
企業界人事的變動很有趣,往往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則人事新聞,卻可以看到產業世代變動的大歷史。新的創造令人引頸企盼,老的滄桑令人唏噓不已。剛剛過去的四月,就有兩則極為發人省思的對照。
《今周刊》一○一一期報導臉書從谷歌挖角科技女戰將杜根(Regina Dugan),主掌臉書最具戰略性的「八號大樓」研究中心。新聞發布的隔周,臉書股價超越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成為全美國第八大上市公司。就在臉書不斷衝刺的同時,紐約市的一座豪邸發出一份訃聞,曾在八○年代呼風喚雨、創造「垃圾債券」狂潮的德克索投資銀行(Drexel Burnham Lambert )董事長林敦(Robert E. Linton),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九十歲高齡辭世的林敦,與才慶祝五十三歲生日的杜根,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兩條平行線,他們的相似點很抽象,其實卻有著無比重要的雷同:林敦與杜根都深刻地影響了全球最尖端人士的生涯抉擇,他們都改變了全球產業的樣貌,都是一整個世代的典範人物。更具象徵意義的是,林敦的辭世、杜根的登場,正好是全球告別華爾街金融世代、擁抱社群虛擬社會,產業歷史交替的里程碑。
他,掀垃圾債熱潮 市占過半 獲利創空前紀錄
一九八○年代美國股市大漲,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放棄了低調、謹言慎行的傳統,如脫韁野馬般追求無止境的獲利。一九八七年轟動影壇的電影《華爾街》裡,主人翁蓋柯說:「沒有比『貪婪』更好的詞語。」這句經典台詞,「激勵」了無數年輕人投入金融業,長達三十年的一整個世代,進入投資銀行是「全球最優秀年輕人」的第一志願。
而林敦領導的德克索銀行,正是「貪婪」華爾街的極致代表。
曾經念過財務金融的讀者,一定對當時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Michael Milken)的故事耳熟能詳。米爾肯從垃圾債券出擊的金融掠奪,把全球產業搞得天翻地覆,就是在林敦擔任德克索投資銀行執行長、董事長時期打造完成的。
在高峰的時期,全美國垃圾債券市場的發行,有超過一半都由德克索募資。公司在一九八六年創下五.四五億美元的稅後純益,是當時史無前例、空前的單一投資銀行年度獲利紀錄。
至於米爾肯,一九八七年他個人就從公司領走五.五億美元的獎金,這個金額即使在三十年後的今天,仍然令人瞠目結舌。當時德克索的資本額是十四億美元,米爾肯的獎金等同於公司四○%的股本,猶如今日台灣某大資本額一千億元的金控公司,一個部門主管(還不是董事長、總經理)就取走約當於新台幣四百億元的個人獎金。
米爾肯的巨額獎金,來自於他說服企業用垃圾債券在市場集資,讓這些企業進行毫無節制的惡意購併;或者鼓動原本持股甚低的公司管理團隊,用超高的財務槓桿收購公司股權,接著或分拆、或裁員,甚至將企業拆解出售。
垃圾債券原本就存在,但是米爾肯與他的團隊運用「金融創新」的手法,乘著一九八七年之前的股市多頭,肆無忌憚地操作。
米爾肯雖然因此獲得巨額利潤,最終卻引爆華爾街前所未見的醜聞,米爾肯以及德克索銀行,總共招致九十八項涉及金融詐欺、證券操控、內線交易等刑事犯罪。米爾肯最終認罪,公司賠償六億五千萬美元罰鍰,而一度排名全球第五大的德克索投資銀行,則因為一連串的訴訟與賠償,在一九九○年二月破產倒閉。
他,砸錢無上限 才10年就超越高盛、美林
林敦的故事,對許多三、四年級的創業家、高階主管,一定聽來心有戚戚焉。他是平凡家庭出身的孩子,沒有顯赫的學歷,珍珠港事件時剛上高中,後來從軍擔任空軍領航員與轟炸機投彈手。戰爭結束後,林敦加入德克索的前身柏翰證券公司,成為公司第八號員工,從跑單的小弟開始做起。勤奮的林敦白天做證券交易,晚上去夜校,拿到所有該拿的專業證照,並且在十年之內歷練了所有的部門,包括證券經紀、商品交易,以及企業融資等。
入行三十年後的一九七六年,五十一歲的林敦成為不斷擴大的證券公司執行長,一路受到他的貴人、創立柏翰證券的董事長柏翰二世(I.W. Burnham II)的拔擢。林敦升任董事長之後,目標很明確,要讓出身並不顯赫的德克索成為與高盛、美林平起平坐的華爾街龍頭,幫助他們完成這個目標的,就是垃圾債券,以及貪婪的米爾肯。
林敦給米爾肯無限制的資金,讓米爾肯在加州運作他的獨立王國,同意超過一半的獲利先發獎金給米爾肯,剩下的才分給自己與公司股東,唯一的目標,就是成長、成長、再成長。
林敦領導德克索在短短十年之間,登上了無人可及的高峰,年度超過五億美元的獲利,創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歷史紀錄,超越高盛、美林,乃至當時的債券霸主所羅門兄弟。他們賺太多錢,不只引起華爾街競爭者的側目,更招引了美國證監會、紐約檢察官,以及聯邦法院的司法調查,賺越多,檢察官的動作越大。
一九八六年,已入行四十年、當時六十一歲的林敦達到事業高峰,公司員工人數突破一萬人,都是高薪、頂尖、貪婪的金融高手,天天都有令人震撼的企業掠奪案件上報。
他,挑戰公權力 惡搞檢察長 還能全身而退
紐約檢察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長期緊盯德克索公司的交易是否違法,林敦與米爾肯毫不在意,甚至在一九八六年的公司聖誕晚會上,林敦還取笑朱利安尼,把他的名字唱進聖誕歌曲「魯迪,那隻紅鼻子的麋鹿……」 全場八百多名德克索的交易員與主管瘋狂鼓掌,公然挑戰美國司法權威。
米爾肯後來被朱利安尼起訴九十八項罪名,入獄服刑,林敦的德克索證券破產歇業,朱利安尼則做了八年的紐約市長,還選過美國總統。但是林敦全身而退,並沒有遭到任何刑事起訴,一直在紐約的豪宅過著安穩的晚年,直到九十歲過世。
林敦的逝世,代表了八○年代至今長達三十年的「貪婪」華爾街世紀的結束。林敦自己的投資銀行破產至今已四分之一個世紀;他的競爭者,所羅門兄弟、貝爾史登、雷曼兄弟都已經破產或者消失,即使是最強悍的高盛與美林,經歷了二○○○年的網路泡沫、○八年的金融海嘯,加上長達八年的量化寬鬆之後,也已日薄西山。
如今,美林成為美國銀行的子公司,高盛近年則不斷增加傳統商業銀行的放款業務,一二年至今短短三年多,高盛的放款餘額暴增三倍、放款餘額高達原本私人銀行部門資產負債表的四分之三,去年起更大量裁減債券交易部門。曾經被全世界最優秀的頭腦視為淘金聖地的交易室,如今淪為血流成河的裁員殺戮戰場。
投奔臉書的杜根是未來新希望,至於八○年代的林敦董事長,就請安息吧!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