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ccuspeedy.com.tw/L01_library_1/020_Biochem/030_Homocysteine.htm
(同半胱胺酸)
尚捷醫學檢驗 編輯
同半胱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它是製造甲硫胺酸 (人體基本胱胺酸) 過程所需要的甲烷基的前驅體。同半胱胺酸是我們消化動物蛋白的副產品,正常人的含量應該在 14μmol/L 以下。某些遺傳因素或營養素的失調,會導致體內同半胱胺酸的過度製造,它在體內濃度過高的結果,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阿茲海默氏症等。
哈佛大學醫學院曾報告:同半胱胺酸會破壞動脈血管的內層皮,促進平滑肌的激增,過多平滑肌會存留在內層皮與血管外壁間,也就縮小血管的通道,加上自由基的傷害,引起脂質氧化作用及血管粥狀化,這就帶來血管梗塞或破裂 (腦中風) 的現象。另外一個可能性是高濃度的同半胱胺酸對於血管壁中的上皮細胞 (Epithelial cells) 具有毒性,而且能夠促進凝血及膠原蛋白 (Collagen) 的製造,減少一氧化氮的利用率,而導致動脈硬化的形成。並改變了血液的凝結機制,增加血管的斑痕與傷害。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 1992 年的報導,估計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如果超過 15.8 μmol/L,則其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要高出 3 倍左右。
另外,據新英格蘭醫學週刊 1995 年的報導,在對 1041 名老年人血液中測試同半胱胺酸的濃度,發現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較高的人 (超過 11.4),其頸動脈硬化且動脈狹窄發生栓篩塞的機會約為 2 倍。
在 1995 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綜合 27 個大型的研究來分析發現同半胱胺酸過高是動脈硬化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子,有 10% 的心臟血管疾病與同半胱胺酸過高有關,平均同半胱胺酸每高 5μmol/L,則男性發生心血管病變的機會增加 1.6 倍,女性為 1.8 倍。同半胱胺酸也可以作為預後的指標,在 1997 年新英格蘭醫學週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心肌梗塞的病人,平均追蹤 4.6 年後,發現原先同半胱胺酸高的病人死亡率也偏高,血中同半胱胺酸高 (大於 15.0) 的病人其死亡率高達 24.7%,而血中同半胱胺酸低於 9.1 的病人其死亡率只有 3.8%。在慢性腎衰竭的病人由於腎臟功能降低,同半胱胺酸的排除減少,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都偏高,這可能是慢性腎衰竭病人血管相關病變偏高的另一重要因素。以上說明了同半胱胺酸在血管相關的病變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危險因子。
體內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和下列幾個因素有關,年齡、飲食、營養吸收與個人遺傳基因等。一般在更年期以前的女性,其同半胱胺酸較同年齡男性低;但更年期過後,就和男性不相上下。
幾個研究報告指出,補充 B 群維生素能降低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尤其是葉酸、維生素 B6 與 B12 三種。因為同半胱胺酸的代謝方式有二種,一種是重甲基化作用 (Remethylation),在此作用中,葉酸與維生素 B12 參與反應,促使同半胱胺酸變成甲硫胺酸;另一種是轉硫作用 (Transsulfuration),維生素 B6 則是此作用中的重要一員,能把同半胱胺酸分解成麩胺基硫 (Glutathione) 或進一步代謝成硫酸鹽 (Sulfate) 等無害的小分子釋放於尿液中。
蔬果類含有豐富的葉酸與維生素 B6,但維生素 B12 卻只存於肉類、魚、牛乳酪等。葉酸的推荐量是四百微克,但想從食物中得到足夠的量並不容易,因為食物中的葉酸並不穩定。B6 的推荐量是二毫克,食物中的雞肉、香蕉、馬鈴薯含有 B6,據統計美國有一半超過五十歲的人缺乏 B6。另外 B12 的推荐量是六微克,主要來源有牛乳及動物蛋白,素食者則要特別注意 B12 的補充。
研究指出,吃全素的素食者雖少了慢性病的威脅,卻可能因飲食不均衡,出現新的健康問題。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科名譽教授黃伯超發現,素食者體內維他命 B12 普遍不足,使得同半胱胺酸代謝異常。他以五十名素食者與五十名雜食者,測量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結果發現,素食者血漿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由於同半胱胺酸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長期缺乏維他命 B12,將使素食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可能高於常人。
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血漿中同半胱胺酸濃度的上升為促成動脈硬化或動脈血栓的原因之一,持續性高濃度同半胱胺酸血症的病患較正常人罹患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高。它造成動脈硬化或血栓的可能機轉有很多,雖然現在對同半胱胺酸或其代謝相關物質在人體中的致病機轉尚不十分明確,但我們已經從一些臨床實驗中得知維生素藥物的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漿同半胱胺酸的濃度,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相信日後除同半胱胺酸外,其他的心血管致病因子將陸續被發現,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邁向新的紀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