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可操控的票房,中國「獻禮片」市場亂象
2015年大陸暑期電影檔,集中播放一批抗戰勝利獻禮「重點影片」。在行政指令干預和宣傳造勢壓力下,本應自然發展的電影市場竟出現「偷票房」醜聞。
特約撰稿人 魯西西 發自北京2015-10-07
一場蹊蹺的票房勝利
從2015年8月28日開始,剛剛在暑期檔創造了一輪票房紀錄的中國電影業,又見證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票房奇蹟」。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而隆重推出的獻禮電影《百團大戰》,8月28日上映當天,即票房告捷,以不到10%的排片量,拿到了3360多萬人民幣的累計票房。
而同樣於當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終結者4:創世紀》雖有32%的排片量,票房僅收穫3400多萬人民幣。從數據上看,《百團大戰》上座率比《終結者》高出了整3倍。
據「貓眼票房」、「中國電影票房吧」等大陸主流票房計算平台的數據,《百團大戰》的單日票房以千萬元為單位節節攀升,從3千餘萬到近7千萬僅花了5天時間。
如果按平均不到40元的中國電影票價核算,這樣的票房數據就意味着,每天有大約25萬中國人買票觀看這部電影。9月3日是北京舉行閲兵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截止3日當天,《百團大戰》斬獲3.74億票房。
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國觀眾對 「血淋淋的」戰爭題材影片已經出現「審美疲勞」。2012年,被認為展現了人性深度的戰爭災難大片《一九四二》票房意外遇冷,雖然有「馮小剛作品」的金字招牌,最終還是以虧本收場。而上一部創造票房佳績的主旋律電影《建國大業》,有大陸近百位影視明星參演,在同等時間之內也只拿到1.3億元的票房。
業內人士困惑,為什麼3年後,一部講述八路軍抗日的主旋律影片,可以4.2的豆瓣評分(滿分10分)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公眾也從悄悄疑惑到爭議不斷。
逐漸有細心觀眾和媒體發現了《百團大戰》偷挪票房的跡象。各地電影院爆出消息,觀眾在窗口購買其他電影的票入場觀影,但拿到手裏的票根,卻顯示着是《百團大戰》的電影票;即使在工作日的上午這樣很少有觀眾的冷門時段,該片的場次也顯示滿座。
一時間關於該片的各路小道消息不斷,同期上映的國產影片片方,在社交媒體上叫苦不迭。雖然以往《建國大業》也有「組織幹部群眾觀看」等增加票房的辦法,但由中影集團出品的主旋律電影因票房遭遇如此程度的質疑,在中國影史上也實屬少見。
實際上,為了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落腳銀幕,官方早已高調造勢。
8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舉辦「重點影片推介典禮」,包括《百團大戰》在內的13部「重點影片」集體亮相。近年來因政治立場而受港人詬病的巨星成龍,在典禮上獻唱了紀念歌曲《國土》,歌詞與這些電影的內容也緊密相關:「身作河山,心願一起痴狂。好兒女生當去徵疆場……寸土不讓,大好河山,守土衞國,守土衞家……」。
《百團大戰》、《誘狼》、《根據地》、《穿越硝煙的歌聲》、《報國忠烈之趙一曼》、《燃燒的影像》、《黃河》、《抗戰中的文藝》、《鐵血殘陽》、《受降前夕》等。通過這些一目瞭然的標題,觀眾已經可以預期電影內容。從中國共產黨及其盟軍的角度,講述中國將士如何奮勇殺敵、血染山河,日軍如何兇殘可怕、狼狽慘敗,是其劇情設計的共同模式。
8月24日,包括中央宣傳部在內的七部委發布關於組織觀看電影故事片《百團大戰》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廣大黨員幹部、團員和大中小學生、軍隊幹部戰士中組織觀看這部電影,「把組織觀看影片作為紀念抗戰勝利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專人負責,逐級落實,所需費用可從團費、工會會費等項目中支出」、「通過影院商業放映、單位團體包場,使更廣泛的人群看到影片」。
一批憤怒的低分
其實從影片本身而言,此批集中在8月至10月期間上映的電影,在技術和藝術手法表現上,不乏可取之處。
比如電影《燃燒的影像》力圖實現「所有畫面均來自歷史現場,這裏的每一秒、每一秒中的24幀都是真實記錄」,被豆瓣網友稱為擁有「國寶級的素材」。
在影片《開羅宣言》中,一向在內地影視作品中被符號化描寫成在中國抗日期間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人物蔣介石,也被用更為接近歷史事實的方式得以呈現。 在片中,蔣主席義正辭嚴地宣告中國必須「向日本宣戰」, 「這個會議對儘快恢復世界和平至關重要,當然要去」。
中國與法國、俄國等國合拍的電影《猶太女孩在上海2——項鍊密碼》及《戰火中的芭蕾》,更加難得地將平民個體作為影片主角。
但是,在文藝青年匯集的豆瓣網的影評板塊上,上述13部「重點影片」無一例外都被觀眾評為7分以下——意即,電影品質在「很差」與「還行」之間。其中,《開羅宣言》和《誘狼》評分低到了2.7分,創造了排片和票房比例奇蹟的《百團大戰》則被評4.1分。即使不乏文獻價值,《燃燒的影像》也僅得到6.2分。
另一大電影網站「時光網」上,情況大抵相似。其中,評分最高的《燃燒的影像》僅達到6.5-7分。獲得網友點贊最多的點評,幾乎全是負面評價。比如「其實開羅在中國,中國寧夏有一個縣叫開羅縣,影響二戰格局的開羅宣言其實是在寧夏的開羅召開的」(《開羅宣言》);「表面三觀極正,實際骨子裏三觀極歪」(《百團大戰》;「呵呵呵,居然有人去影院花錢看這種電影,服了你們了!」(《誘狼》)。更多的人還沒看到電影,便自動上線為其打出了低分,彷彿不以這樣近乎偏頗的激烈方式,便不足以宣泄內心的厭惡。
近些年在中國政治和輿論環境下,展現戰爭歷史題材的電影,越發體現其特有的凝聚人心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大意義。而越來越大的生活負擔、成倍增長的網絡交流、急速交換的巨量信息,對官方話語的反感和漠然,被鉗制的言論自由,正在使年輕一代的中國人與官方宣傳中的「抗戰歷史」脱節。隨着知識結構變化,他們不僅抱怨紀念活動影響了個人生活、質疑宣傳敍述的真實性,還開始以批判思維指摘電影的內在邏輯不符合事實與常理。
比如,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人數和殲敵數目的對比,是網友質疑目前大陸輿論中對共軍在對日作戰的「中流砥柱」論的常見依據之一。
「紅頭文件」下的喜與悲
圍繞「重點影片」出現的票房怪相,中國電影業界人士集體打破沉默,對《百團大戰》等獻禮電影可能存在的「偷票房」操作發聲質疑。
8月28日,多年來態度温和與電影管理官方關係良好的電影公司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破天荒地用自己的微博認證號貼出兩張電影票房的截圖,並評論:「票房都去哪了?請拿開髒手!」
在截圖中顯示,華誼出品的國產電影《三城記》當天的票房,從早上7點鐘至晚上23點之間的數據,不升反降了200萬元。
此後不久,同期上映的國產片《烈日灼心》投資方,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發布信息:「從沒偷過別人!今後也不會偷別人!拜託別偷我的。」
針對反常現象,來自《新京報》的財經記者鄭道森和文娛記者吳立湘,於8月30日在其二人建立的自媒體賬户「娛樂資本論」上發布文章,批評《百團大戰》的票房舞弊。
在名為《破億電影 <百團大戰> 用指標「虐殺」文藝片,票房「漂亮」得不像實力派》一文中,他們爆料《百團大戰》是通過由電影部門上層下指標要求包場完成票房任務。
「《百團大戰》由中影、八一製片廠等幾家公司共同投資製作,影片發行事宜主要由中影承擔。根據多家影院經理的描述,他們已經收到了中影下發的紅頭文件,其中包括中影為各家影院所列出的票房任務。」
文中還提到,「四川太平洋院線作為中影控股的直屬院線,該院線的一位內部人士對娛樂資本論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太平洋院線所收入的票房佔全國總票房2.88%,而中影給他們下達的票房任務是,院線在《百團大戰》總票房中不低於這一票房佔比。……3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院線的影院經理分別向娛樂資本論證實,9月3日之前,如果影院完成了中影下達的指標,這段時間的票款將『不分賬』,統一歸影院和院線所有,並且會獲得額外獎勵。」
此文一出,大陸輿論譁然。8月31日,鳳凰娛樂刊登獨家稿件,跟蹤各地影院因收到上級紅頭文件,得到通知要求「發行方給予《百團大戰》最大限度的讓利。在2015年9月3日(含9月3日)前影院所產生的票房收入,不計入與發行方的結算,即發行方淨票價的43%讓利給影院。」並且「請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
9月3日之後,《百團大戰》票房奇蹟立刻消失。從單日五六千萬,到單日一千萬,再到三百萬,僅花了3天時間。
一位選擇匿名的資深業界人士向筆者分析道:「在這七天裏,《百團大戰》從同期其他片那裏『刮下』的油水,恐怕有3億人民幣之多。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説,片方選擇不在前期票房中分賬,也就意味着把票房推高不是為了掙錢,就是為了數字好看。」
2015年9月3 日,北京,解放軍舉行 抗戰勝 利 70周年閱兵儀式,大批彩 色氣球在 中 央人民大會堂前飄揚。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5年9月3 日,北京,解放軍舉行 抗戰勝 利 70周年閱兵儀式,大批彩 色氣球在 中 央人民大會堂前飄揚。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獻禮」未完待續
面對媒體公開質疑,中國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於8月30日做出回應。作為主管中國電影工作的高級官員,張局長罕見地選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發文,説只有「個別」影院管理者「偷票房」, 不但未對此行為作出批評,反而讚美了各地電影管理部門組織觀眾觀看、片方放棄分賬等增加票房的努力。最後,他也不忘抨擊「娛樂資本論」的調查報道,嚴厲地稱其為「數典忘宗」。
這條消息在張局長朋友圈一經發出,Magasa、賀煒等著名大陸電影業內人士便公開發布了異議。曾擔任戛納(又譯康城、坎城)電影節的評委Magasa(原名駱晉)甚至直接請局長「不要嚇人」。Magasa發微博説:「我們普通老百姓,到底有不有批評官員的權利啊?要是並無這項權利,那就請有關部門順手刪除此貼,反正也是熟練得很。」
在騰訊微信平台上運營的自媒體「娛樂資本論」,雖然並未遭到坊間預料的「被刪號」的待遇,但為了維護自身生存,刊登《回應<百團大戰>的爭議:主旋律無可厚非,創作用心但仍有提升空間》等系列稿件,在言語上為官方與自己都找到了保存顏面的「台階」。
但是,「獻禮電影」的故事,到此還未結束。
作為這批電影中的最「貴」製作,投資3.5億人民幣的《大轟炸》還未上映。該片宣傳語稱「將麻將精神融入抗日故事」,好萊塢老牌影星布魯斯·威利斯主演、梅爾·吉布森擔任藝術監製,韓國頂級特效公司負責製作戰爭場面視效。這一次,是否還會有票房奇蹟出現?
對於這一切,我們還無法預料。不過中國式的紀念故事,還將可以預見地持續下去。
9月初,業界期盼已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獲得通過。人們原本期待 「中國電影第一法」能夠引入分級制、規範市場、懲罰偷挪票房等不正當競爭、放寬對電影創作內容的限制。但實際出台的草案對電影內容審查的要求愈發嚴格,卻很少涉及中國電影市場中越演越烈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此,有人似乎感到意外,但電影圈的更多人,在目擊這樣一個匪夷所思的暑期獻禮片「票房奇蹟」後,只覺得一切皆是意料之中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