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2015 蠶豆

蠶豆,又稱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羅漢豆。

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根瘤菌能與其共生固氮。

蠶豆子粒蛋白質含量約25%~28%,含8種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制醬、醬油、粉絲、粉皮和作蔬菜。

蠶豆的根系較發達,可入土層60~100cm,根瘤形成較早。莖方形、中空、直立、莖的分枝力強,可從基部生長4~5個8~10個以上的分枝

播種:10~15℃
生長:
間苗:24cm
間距:30~35 cm

蠶豆一般每株有效分枝5個左右,每個分枝結莢2~4個,單株結莢12~18個
開好畦溝。
蠶豌豆是忌水怕旱作物,但生育期間主要是冬春陰雨期,一定要開深溝築高畦,要及時清溝排水。

營養分析

  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鹼,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

蠶豆中的鈣,有利於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蠶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應付考試或是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

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

功效:健脾利濕,和胃止瀉,止血。

蠶豆莖:止血,止瀉。

蠶豆葉:收斂止血

蠶豆花:涼血,止血。

蠶豆皮:利尿滲濕。

蠶豆殼:收斂止血。


增產技術

去主莖適時將主莖除去,使養分集中供給冬前分生的次生莖,促進蠶豆次生莖第2年開花、多結果。去主莖的時間要在元月初,方法是:用刀從主莖離地10厘米處割下,最遲要在元月中旬結束這項工作。

去無效枝

蠶豆在立春後發生的分枝很少開花,即使開花,也易形成華而不實,而且與年前發生的有效枝爭光、爭水、爭肥。因此,在3月份的蠶豆初花期,將這些小分枝、細嫩分枝除去,促進蠶豆集中用肥,利於增產。

摘頂心
蠶豆的花是側生的短總狀花序,開花時間長達20-30天。在開花結莢時,養分不能集中供給開花結莢的需要,常導致落花、落莢,分枝頂部多形成不孕花,因此,後期適時摘除頂心能控制植株生長,提高產量。

此項操作尤在4月10日前後進行為宜。另外,在運用上述技術時,要根據植株生長生育情況靈活掌握。在去主莖、去無效枝時要選在晴天進行,而且動作要輕。  


【化學成分】種子含巢菜碱甙0.5%,蛋白質28.1~28.9%,及磷脂膽鹼、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巢菜碱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競爭性抑制物,為引起蠶豆黃病發作的原因之一。

【藥理作用】極少數人(男小孩較多)在食入蠶豆或吸入其花粉後,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癥狀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暈,胃腸紊亂及尿膽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蒼白、黃疸、嘔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蠶豆後5~24小時後即發生,但有時食炒熱的也可發生。

如系吸入其花粉,則發作更快。發生蠶豆黃病的原因,是少數人有一種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因而其還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後,可發生血細胞溶解。將巢菜碱甙混於食物中(1%)飼餵大鼠或小雞可抑制其自然生長。

有人還認為,除巢菜碱甙外,蠶豆中還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類似的溶血作用。根含5羥-尿嘧啶,為一種代謝拮抗劑,並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桿菌,此種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轉;上述物質可使骨髓耗竭,並傷害犬及大鼠結腸、空腸的上皮細胞,是-種致癌物質。DAP之作用並非通過戊糖核酸,而是由於干擾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謝功能所致。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卵磷脂(lecithin),磷脂醯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半乳糖基甘油二酯(galactosyl diglyceride)和磷脂(phosphatide)。尚含膽鹼(choline),哌啶-2-酸(pipecolic acid),腐胺(putrescine),精味(spermidine),精胺(spermine),去甲精胺(norspermine),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巢菜碱甙(cicine)和伴巢菜碱甙(convicine)。根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白樺脂醇(betulin),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和聚β-羥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種子扁矩圓形,長1.2-1.5cm,直徑約1cm,厚7mm。種皮表面淺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澤,兩面凹陷;種臍位於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質堅硬,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色。氣微,味談,嚼之有豆腥氣。

【性味】甘,平。

①《綱目》:甘微辛,平,無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咸辛,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脾、胃。
②《本草再新》:心、脾二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健脾,利濕。治膈食,水腫。
①汪穎《食物本草》:快胃,和臟腑。
②《本草從新》:補中益氣,澀精,實腸。
③《湖南藥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研末。外用:搗敷。
【宜忌】《本經逢原》:性滯,中氣虛者食之,令人腹脹。
【選方】①治膈食:蠶豆磨粉,紅糖凋食。
(《指南方》) ②治水脹,利水消腫:蟲胡豆一至八兩。
炖黃牛肉服。
不可與菠菜同用。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③治水腫:蠶豆二兩,冬瓜皮二兩,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④治禿瘡:鮮蠶豆搗如泥,塗瘡上,於即換之。
如無鮮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搗敷亦效。
(《秘方集驗》) 
 
食療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
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
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斂止血。
1. 應用於水腫:蠶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2. 應用於肺結核咯血:蠶豆洗凈,搗爛取汁,每次服20克,一天2次。
3. 應用於酒醉不醒:蠶豆苗適量,加油、鹽煮湯,灌服。 4.應用於水瀉:蠶豆莖30克,水煎服。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蠶豆的種子。又稱胡豆、南豆、馬齒豆、櫃豆、夏豆。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夏季採取未成熟或成熟的莢果,除去莢殼,鮮用或晒乾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益胃,利小便,止血。
[參考]含蛋白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B1、B2和煙酸、巢菜碱甙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不健,飲食不下;水腫,小便不利;吐血、胎漏。
[用法]煎湯,煮食,研末等。
[注意]本品不可生食。其性壅滯,多吃令人腹脹。但若「浸以發芽,更不壅滯。」(《隨息居飲食譜》)對蠶豆過敏的慎用。若稍多食,會發生類似黃疸的蠶豆黃病。常在食後一天左右發病,可見發燒、頭痛、腹痛、嘔吐、皮膚發黃、小便棕紅色、乏力衰弱等,須及時救治。發生該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蠶豆的巢菜碱甙進入對此過敏的人體後,發生了血細胞溶解而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之故。
[附方]

1,蠶豆散:蠶豆500g,以水浸泡後,去殼晒乾,磨粉(或磨漿過濾後,晒乾)。每次~60g,加紅糖適量,沖入沸水調勻食。
源於《指南方》。蠶豆為粉,加以紅糖,增強了健脾胃的作用。用於脾胃不健,消化不良。
2,蠶豆紅糖湯:陳蠶豆120g,紅糖適量,加水5茶杯,以水火煮至1茶杯,溫服。
本方有健脾利尿之功。用於脾虛水腫。亦可用慢性腎炎水腫。
除上方外,單用陳蠶豆或生蟲之蠶豆煎湯,或配冬瓜皮等煎湯亦可。  

藥用價值

蠶豆的醫療作用,前人早有記述,說蠶豆莖、葉、花、莢殼和種皮均可入葯。明代《群芳譜》記載:蠶豆「味甘微辛平無毒,快胃、和臟腑、解酒毒。主要功能:健脾、除濕、通便、涼血」。據《中醫學大辭典》介紹,蠶豆有健脾除濕、通便涼血的功能,治療小便頻數、咳血、鼻衄有顯著療效。

蠶豆性味甘平,微辛。除食用外,還有快胃、祛濕、利臟腑,「補中益氣,澀精實腸」等功能,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例如,用存放三年以上的陳豆煎湯飲,或用蟲蛀蠶豆與適量豬肉炖熟食之,或用蠶豆與冬瓜皮共用水煎服,可以治療水腫;用蠶豆衣與紅糖煮成浸膏,以瓶裝存放,連日服用,可治療慢性腎炎;把蠶豆(鮮品或干品泡胖)搗爛如泥,塗於頭上隨干隨換,可治禿瘡。

蠶豆種子含兩種糖苷嘧啶(Pyrimidine slucoside),即巢菜碱苷(Vicine,2,6-二氨基-4,5-二羥基嘧啶-5-β-葡萄糖苷,分子式C10H16N4O7)和伴蠶豆嘧啶(Covicine,分子式C10H15N3O5),還含有磷脂膽鹼、哌啶酸-2(Pipecolic acid),植物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素(Trypsin inhibitors)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素(Chymotrypsin inhibitor)等。

性味甘、平。功用主治:健睥、利濕、治隔食、水腫、搗敷外用可治禿瘡。

國外民間傳統醫術,用作利尿劑、祛痰劑和補藥。

蠶豆莖(蠶豆梗),含山梨酚(Kaempferol)、對羥基苯甲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白樺脂醇(Betulin)等。莖、葉、花、豆莢都含D-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功用主治:止血、止瀉、治各種內出血,水瀉,外用治燙傷。

蠶豆葉含山梨-3-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5-甲醯四氫葉酸(Folinic acid)、葉綠醌(Plastoquinone)、游離氨基酸,其中以天門冬氨酸較多,並含豐富的多巴(Dopa)。性味苦微甘、溫。功用主治:肺結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臁瘡。

蠶豆花,性味甘、平。功用主治:涼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帶下、高血壓病。

蠶豆殼(蠶豆皮即種皮)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氨酸(β-[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L-alaninc)、L-酪氨酸、多巴(Dopa,3,4-二羥丙氨酸)。功用主治:利尿滲濕,治水腫、腳氣、吐血、胎漏、小便不利,外用治天泡瘡、黃水瘡、癧癰。炒焦用為茶劑,有促進消化,健胃止渴之效。

蠶豆莢殼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尿血、消化道出血、手術野出血等,外用治天泡瘡、燙傷。莢中所含的左旋多巴,是一種治療帕金森(Parkinson)氏症的藥物,但也是引起蠶豆黃病的病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