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行氣藥 22:54
下面介紹第十四章,十四章行氣藥,書上在209頁。
含義
首先介紹行氣藥的含義。
書上說以疏暢氣機為主要功效,長用於治療氣滯證的藥物,叫作行氣藥。
簡單地講就是以行氣為主要功效,主要用於氣滯證的藥物,叫作行氣藥,記這麼一句話就夠了。
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對於這一章的藥物,有兩種不同的稱謂。
我們教材,把它叫作行氣藥,認為它是以行氣為主要功效,在另外的一些中藥著作,包括教科書把它叫作理氣藥,就認為這一類的藥,能夠調理氣機,治療氣分的病證,稱為理氣藥。
一般在稱行氣藥的書上來說,它又叫理氣藥,稱理氣藥的書上來說,它又叫行氣藥。從表面上來看,好像就是說是同謂語,既可以叫行氣藥,又可以叫理氣藥。
其實行氣和理氣是不同的,這是學術觀點上的一個認識的一個分歧。
認為這一類的藥,應該叫理氣的,它主要的依據就說這一類的藥,它對氣機有調理的作用,它比較廣泛,尤其是這一章的藥物當中,很多藥物不但能夠行氣,而且能夠降氣,所以它的理氣主要包括了行氣和降氣這樣不同的兩個方面,所以把它稱為理氣,這是一種觀點。
另外一種觀點,就認為這一類的藥物,它的主要功效是行氣,降氣只是部分藥物兼有的功效。所以稱為行氣比較準確,所以不贊同稱為理氣的。
我個人的觀點,我是同意這類的藥,稱為行氣藥,不要稱為理氣藥。
首先稱為理氣藥,調理氣分,人體的氣分這是很廣義的,氣分出現的病理改變,現在至少有氣滯、氣逆、氣虛、氣陷、氣脫,都是屬於氣分的病變,都需要調理,我們就說把什麼氣陷、氣脫、氣虛,把它除開,理氣,調理的氣分,調暢的氣機,一個就是氣滯,二個就是氣逆,就把它局限在這兩個方面。
但是理氣本身不能反應藥物的具體功效,我們是按功效來分類的,這教科書,理氣很難講是一個具體的功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沒有很確定含義的一個術語,就是退一步來講,我們給它賦予一個比較固定的含義,理氣就包括行氣和降氣。我們來看降氣,降氣一個是肺氣上逆,肺氣上逆,主要就是咳喘,咳喘我們已經有止咳平喘藥了,所以降肺氣的藥,已經獨立成章,沒有必要和理氣或者行氣藥,再混在一起。再剩下來是一個胃氣上逆,降胃氣主要表現在止嘔,止嘔也要因為我們教科書沒有分那麼多的類,如果要分,它也是能夠獨立成章的,更重要的是止嘔的藥,它不一定都是行氣的藥,它可以分散在不同的章節,比如說我們前面學的止嘔的聖藥,就是生薑,作用最強的,它不是行氣藥,我們後面還要學另一味止嘔的聖藥半夏,它是化痰藥,也不是行氣藥,那我們前面還學過藿香啊,蘆根這樣的一些止嘔的藥,以後還有竹茹、枇杷葉都不是行氣的藥,但是很常用,在止嘔方面。所以止嘔,它和行氣沒有必然的這種相關性,儘管有一部分行氣藥,有止嘔的作用,但是它不帶有普遍性,尤其是我們在行氣藥要學的這一章當中,有止嘔作用的可能還不到一半。所以把它認為是一個兼有功效比較好一些,因為行氣就是一個具體的功效了。我們的章就是按具體的功效在分類,那每一味藥,都能夠行氣,也規律性也就出來了。降氣,有少數的行氣藥能夠降氣止嘔,如果說廣泛地稱它既能行氣,又能降氣,與止咳平喘藥就已經發生了混淆,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最好把它叫作行氣,不要叫作理氣。但有些都值得進一步的商討、討論,這是關於含義的問題。
功效與主治
第二關於功效與主治,行氣藥的基本功效就是行氣二字。治療的病證,證候就是氣滯證。氣滯的基本臨床表現,第一是脹,第二就是痛,脹、痛或者有的痞滿、痞悶三個症狀,脹痛是主要的,另外有一個痞,我們後面再講它的特徵。
但是行氣的功效,在具體使用的時候,我們在概述當中就說了行氣作用比較強的作用就稱為破氣。所以行氣和破氣是同類作用、同類功效,有強弱之分,除了這一點以外,對行氣的功效,往往要聯繫它們的作用的部位和產生的療效,使用的時候,常常不單純地說它行氣,有時候把作用部位,如果就部位而言,那比如說行氣調中,它作用的部位是在中焦,是在脾胃。行氣疏肝,是作用在肝臟。行氣寬胸,主要是在胸肺,在胸中,在肺,與肺氣壅滯這些有關。
所以行氣寬胸、行氣調中、行氣疏肝,是把作用的部位和行氣的功效聯合在一起,反映它們最佳的歸經的部位,另外,更常用的是把它效果,比如說行氣消脹、行氣散滿,消脹和散滿那是差不多的,都是指的是脹滿,行氣消脹、行氣散滿,行氣除滿,比如說我們前面學的厚朴,長於消脹的行氣藥,所以它的功效往往是行氣消脹、行氣散滿、行氣除脹。
很多行氣藥是偏於止痛的,就叫行氣止痛。對行氣藥來說,消脹和止痛,絕大多數同時都有這方面的效果,只是互有側重,一般稱為行氣消脹的,可能有的止痛不是很明顯,但它並不是完全沒有止痛的作用,它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止痛的效果,就包括我們前面學過的比如說厚朴、砂仁、白蔻、紫蘇等等,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止痛的作用,只是它有的以消脹為主,就沒有明顯地提出它有止痛效果,我們後面有很多藥,寫的是行氣止痛,但絕大多數它也有不程度的消除脹滿的作用,所以不能把行氣止痛和行氣消脹絕對地把它這樣子把它對立起來,或者孤立起來,只是說強調它的重點。比如我們前面學的茴香、小茴香,可能止痛消脹它都比較明顯,它有時候你就不能六個字一起寫,行氣消脹止痛,往往只強調相對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很多書上小茴香還是寫個行氣止痛,並不是說它不能消脹,對脹滿它是有作用的,這是聯繫到效果。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就是在氣滯證當中,氣機阻滯在胸中、在胃脘,常常出現一種痞證,一個病字旁,一個否字。
痞證,由於有時候稱為痞脹、痞滿、痞悶,在一般的中醫文獻裡面,包括現代的一些工具書上,什麼叫痞,作為一個症狀,氣滯證當中的一個症狀,是怎麼樣的一個臨床表現,沒有明確的表述,我是查閱了所有的書,但是根據我本人的體會,痞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症狀,是一個似脹非脹,似痛非痛的一種阻塞不通的一種感覺,似痛非痛、似脹非脹的一種阻塞不通的一種感覺,患者覺得很難受。整個胸部或者胃脘部,這種很壓抑、很堵得慌,你說是疼痛,又不是典型的疼痛,說它是脹,好像又是軟軟的,不像典型的腹脹,敲一下就像敲鼓一樣的,有那種鼓音,它又比較柔軟,是一個很特殊的,所以這種情況,把它叫作痞證、痞滿,可能有的比較瘦小的一些中年的婦女啊,就很多有胃下垂,那胃下垂,飯後不容易排空,那胃裡面很難受,你說它痛,它不像痛,你說脹又脹得不是很厲害,但很不舒服,其實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痞證。比如說張仲景說的心下如覆盤,其實就是排空比較困難,我的理解就是講的胃下垂。當然大家以後去學張仲景的著作裡面,是不是那麼一回事,當然可以考慮。
痞其實也是氣滯所產生的一個症狀,所以有的行氣藥比較少,它行氣除痞,行氣消痞,就指的這麼一個情況。似痛非痛,似脹非脹的,它有一定的緩減的作用。這是關於行氣的功效,就有這麼不同的表述方法,所以我們學了行氣藥以後,不但要能夠辨位,行氣藥的主要作用的病位是在脾胃、胃腸或者在肝,或者在肝脾、肝胃,一個定位。二個它的主要表現是止痛、是消脹、是除痞,這都是它的一些個性特徵,對一些典型的藥,都是要分清楚的,只有達到這樣的程度,行氣藥才是掌握得比較好,臨床應用的時候就比較能夠準確了。籠統地只說一個行氣二字,部位不清、效果不明,學習的任務並沒有真正地完成,所以這是關於功效和主治,基本的功效和主治。另外兼有止嘔的作用,少數的行氣藥,兼有止嘔,用於胃氣上逆的噁心嘔吐,這是關於功效和主治,這是總論的第二個問題。
性能特點
第三個,性能特點。行氣藥的藥性絕大多數偏溫,包括我們前面學過的厚朴、紫蘇、砂仁、白豆蔻、小茴香等等,都是溫性的。我們在這一章要學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藥,都是偏溫的,在這一章裡面,偏寒的,只有兩味藥,一個是川楝子,二個是青木香,川楝子和青木香,大家記住了特殊,普通的、普遍的就好記了,行氣藥的藥性,多數偏溫,如果你用一個括弧,川楝子、青木香偏寒的。至於枳實,很多文獻也稱為它是微寒,那沒有意義,把它避而不談,講那個藥的時候,我們可以順便說明一下,其實枳實的藥性到底偏溫、偏寒,有爭論,它不是一個真正的偏寒的行氣的藥,有意義的在我們要要求的藥當中,主要就是個川楝子,所以藥性有比較明顯的規律性。藥味,辛味,辛能行,行就包括了行氣,另外這一類藥都很芳香,所以不管從性狀或者性能,辛味它都是能夠統一得起來的,有的藥,又能夠燥濕,又有一定的苦味,所以苦味比較少,一般都有辛味。歸經,行氣藥,要不就作用在脾胃,那就歸脾胃經,有的兼能作用於肝,就歸肝經,有的還能作用於肺,那就歸肺經。但是要學的每一味行氣的藥,它都可以歸脾胃,它都可以用於脾胃氣滯,所以就是我們這一類藥,它功效和主治和性能特點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從第一味行氣藥到我們這一個,除了一個不典型的行氣藥,柿蒂,柿蒂本身不是行氣藥,沒有辦法歸類,除它以外,就包括柿蒂它不是典型的,但它也能歸脾胃經,所以是個共同的規律,兼能夠入肝經,能夠疏肝的,除了脾胃,還能歸肝經,所以歸經也是很容易掌握的,除了兩個苦寒的藥,尤其是川楝子有毒,其它的都是沒有毒性的。
配伍應用
第四個問題,配伍應用。也是一個寒熱虛實,氣滯有寒的,就配伍溫裡的藥,有熱的,配伍清熱的藥,不管在哪一個臟腑,有虛的,主要是脾胃就是補氣健脾藥,在肝可能有肝血虛、肝陰虛,又有氣滯,也是可能的,就配伍補肝血的、補肝陰的,所以這是虛。實,除了寒熱,一個濕濁、水濕,濕濁加氣滯,配伍除濕的藥,利濕、化濕這些都可以,另外一個比如說痰,有痰的,加化痰的藥,有瘀血的,加活血化瘀的藥,有飲食積滯而引起的氣滯,配伍消食藥,如果是有寄生蟲、腸蟲,也可以干擾胃腸的功能,造成氣滯,可以和驅蟲藥同用,等等,其實配伍是相當廣泛的,不外乎就是寒熱虛實。大便不通,不能通降,也有氣滯,也可以和瀉下的藥物,所以配伍的應用,和芳香化濕藥大同小異,其實它們都是作用於脾胃的,互相影響,所以配伍的原則都可以通用。
使用注意
第五個問題,使用注意,也是適合於我前面講的,比如說因證選藥。這個因證選藥,主要部位,比如說是脾胃氣滯的,主要選行氣調中的;如果是肝鬱氣滯,主要選行氣疏肝的;如果是氣滯疼痛,選長於止痛的,也就是行氣止痛的藥;如果是以腹脹為主的,主要選行氣消脹的;如果是痞悶、痞滿的,選行氣消痞的藥,所以也是一個因證選藥。另外三因致宜,可能也可以有內容,但是意義不是很大,我們可以就把它省略掉了,當然因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一般不是很典型,也是中病即止,因為行氣藥要耗氣,過用了過後就造成對正氣的耗傷,也是要中病即止的。然後它的病證禁忌,行氣藥和芳香化濕藥一樣,都是偏於溫燥的,傷陰的、傷津的這一類的,或者氣虛的,要慎用。另外由藥材方面決定的,也是芳香藥,一般不宜久煎,所以要保護它的芳香氣,也類似於芳香化濕藥,也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考慮它的使用注意,它和前面這一章,我們可以把它結合起來,所以概述的內容,就是這樣的一些情況。
橘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