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13.03 桑葚醬的白藜蘆醇



2013.03.27 林育成  於台北市北投,陽明山,8份 採桑椹


 尚未成熟桑葚 貪戀其色
也採一些
 



2013.03.29 
玻璃瓶大小:2公升
冷開水:一公升
二號砂糖 :200公克

桑葚加到玻璃瓶八分滿 (瓶身標示處) 
(200克糖/一公升水 = 甜度16度)

2013.03.29
最上層泡末是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
利用水果表皮的野生酵母菌

將糖轉化成爲二氧化碳乙醇(Ethanol)

野生酵母菌開始發酵了

每天摘下一些鮮桑葚  加入瓶內
 
 2013.04.01
酵母菌持續發酵中 


2013.04.03 
二氧化碳泡沫越來越多
果肉會因氣體浮出水面
前一周需每日
將果肉下壓沒入汁液中
不然果肉會長出白色酵母

 
2013.04.03
頂層Close look
 
2013.04.03
中間層Close look
 


我是採集桑樹上野外酵母發酵
所以菌種並不是單一種類
多少一定含有害人體的菌種

上圖借用泡菜研究資料
來說明野外採集菌種的好處
發酵環境控制得當 
壞菌(例如:大腸桿菌)數量是不會一直成長 
而且壞菌產生的細菌素(bacteriocin)
是微生物分泌的一種物質
可以抑制殺死親源關係相近的微生物


21天之後 直接取用
搭配自製優格 色澤鮮艷 
含有丹寧(Tannin)澀味道
拿糖熬成果醬 改善口感也會停止發酵
 
發酵早期有少量壞菌並不是一件壞事
細菌素(bacteriocin)不怕熱
所以我取砂糖拿來熬成果醬
一方面可以將甲醇(Methanol)蒸發
一方面增加口感
PS:(常壓下,甲醇沸點攝氏64.5度;乙醇78.4度。)

用糖煮好 裝罐---桑葚醬


 
 成分:
果穗含糖,鞣酸(tannic acid),蘋果酸( malicacid),維生素(vitamin)B1、B2、C和胡蘿蔔素(carotene);其脂類的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軟脂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尚有少量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癸酸(capric acid),肉荳蔻酸(myris-t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

精油中含桉葉素(cineole),牻兒醇(gerani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a-蒎烯(α-pinene)和檸檬烯(limonene)等;磷脂總含量0.41%,其中磷脂酸膽鹼(phosphatidyl choline)32.15%,溶血磷脂酸膽鹼(lysophosphatidy choline)19.30%,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15.91%,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12.40%,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10.53%,雙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 glycerol)6.59%。還含矢車菊素(cyanidin)和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




桑椹枝條 泡茶




辛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