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0:00:00 聯合新聞網
■陳朝燈
泰國遭逢5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當地政府緊急宣布放假五天,讓民眾有足夠的時間撤離。這次洪災事件,將對全球農作物供需和部分產業產生若干影響,值得重視。
泰國今年7月政黨輪替,前總理塔信的妹妹盈拉贏得國會選舉,接任總理位置。由於執政時間尚短,政局氣氛詭譎,尤其軍方力量仍然舉足輕重。盈拉最大的考驗,就是執政時間才數月,政治位置未穩固,卻發生如此嚴重的洪災,如果到月底洪水還沒有退去的話,可能影響到下半年稻作收割和新一輪的播種,對農作物供應面衝擊很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10月中的報告指出,9月初開始衝擊東南亞地區的暴雨,已導致泰國12.5%、菲律賓6%、柬埔寨12%、寮國7.5%以及越南0.4%稻米耕作面積受損。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供應國,其中半數外銷,供應量約占全球稻米交易的三分之一,土地運用相當密集,兩年要收穫五次。稍微出現歉收,就會對稻米價格產生一定的波動。
從稻米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可以發現,若洪水未能在短期結束,未來三個月稻米價格可能上漲10%-30%以上,成為年底前最具「漲相」的農產品。
泰國米產出不順,受影響的不只國內,鄰近幾個地區,尤其是港澳與近年稻米產量不足的菲律賓,主要的稻米進口來源是泰國,難免受到波及。有人或許會問,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替代,然而分析主要幾個生產國,像美國稻米一年只有一期(休耕養地的因素),目前已收割完畢,中國只能自給自足,唯一可以期待的,就只剩下越南。
洪災後續衝擊現在才開始發酵。每年7至11月是泰國的傳統雨季,如今雨季才過一半,這讓外界擔心未來會不會再有更大的災情傳出,倘若接下來沒有如期收割、如期播種,國際稻米價格恐怕一時之間很難回穩。至於泰國另一經濟作物橡膠,本次受到災害的影響較小。
洪災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製造業的「斷鏈危機」。泰國是東南亞地區汽車和相關零組件的最大生產中心,主要日本車廠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鈴木等共九家車廠,在泰國都有投資設廠,且是鄰近國家的供貨大本營,如今洪水氾濫,引發供應鏈緊張,震驚遠在日本的公司高層。
最擔心的還是日本政府,因為3月大地震已經讓很多精密零件產出受到衝擊,如今雪上加霜,在泰國生產的汽車外觀件,如車外殼、保險桿、車燈及底盤等,生產再次受阻,加上日圓近期大幅升值,日本政府難免憂慮,接踵而來的不利因素,會不會重重打擊汽車工業。
日本過去引以為傲的鏡頭光學與印表機等產業,也無法倖免,像Nikon、Canon等大廠,產出同樣停擺。Canon最近公告財報時表示,「不擔心日圓升值,但擔心泰國洪水」,短短幾句話道盡日商內心的無奈。而Sony因基地主要設立在馬來西亞,影響較輕微。
另外,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硬碟出口國,日本及美國在泰國的硬碟工廠,產能同樣受到停工減產,台灣除了硬碟外,傳真機、電源供應器等,也有公司在此投資。由於工廠多半集中在曼谷到大成府一帶,此一地區工業基礎設施較完善,人口也最多,卻是主要淹水地區,儘管這些供應鏈只是中階到低階的產品,不至於像日本地震一樣對全球影響巨大,但估計衝擊程度仍不可小覷。此外,洪水對於泰國的觀光業與航空轉運業而言,負面影響也令人憂心。
如果洪災不能在未來三至四周結束,估計會對泰國GDP造成1%-2%的負面影響,對照今年原本預估的6%,衝擊程度不輕。目前泰國股市反應還算溫和,略有下跌但跌幅不明顯,主要是各產業仍在復甦中,泰銖也維持弱勢,對外出口有一定競爭力,不過如果災情持續時間愈長,影響將與日俱增,同時會讓各國企業重新評估泰國經營環境風險。
(本文由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口述,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整理)
2011泰國淹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