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01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西域台商 創業土味濃

2001-10-18.聯合報.10.兩岸港澳.本報記者文現深

西北人稱遍地礫石的大地為戈壁,走片全世界尋找商機的的台商,

十年前陸續來到這片無邊無際的「戈壁」大地,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叢林生存法則。

黑瓜子的品牌戰

帶幾個手腳好的人,看見假貨就打就砸就搶…

    記得十幾年前,台灣小商店冒出許多產地不明的黑瓜子嗎?是解嚴之初,來自大陸的走私貨。當時三十二歲的林墾,嚐過肥美的黑瓜子後不死心地從台灣找到福建,一路找到瓜子的故鄉—甘肅、內蒙、新疆,便落地生根,創辦起蘭州正林農墾食品公司,從年產三、四千噸瓜子做起,到現在年產三、四萬噸,成為全球瓜子大王。如果每年把「正林」生產的瓜子,一粒一粒排列,足可繞行地球二十圈。台灣消費者每咳兩顆瓜子,就有一顆由「正林」供貨。

西部經濟落後,奇特的自然條件,卻創造別具一格的特色經濟。這裡幾乎每一位成功的台商,都像「正林」一樣,有一段利用西部土特產發財的故事。「老實講,甘肅的投資環境不太好,交通不便,很艱苦。台商能活下來的,都是奇葩」。林墾述說他的打拼經驗。瓜子值幾個錢?大陸原本不存在所謂「高級」瓜子。正林思索一些台灣和日本的一些成功經驗,決定一開始便發展自我品牌,進口台灣機器,採用台灣特有的炒瓜子工藝,從較高價位切入,「當時大家都笑,大陸買不起這種高價位瓜子,顯然低估了大陸市場潛力。」

正林最早是從大西北的民勤縣採買生瓜子,一些農民看正林公司賺大錢,開始需索,不遵守供貨協議(統一企業在新疆的番茄糊工廠,也有過類似經驗),為確保原料有穩定的價格和品質,林墾從九五年起陸續購地,自產自銷。西北地區四季分明,正林的三千多名員工,也像候鳥一般,旺季在工廠趕貨,淡季到佔地二十萬畝的正林農場種地。台商在大陸常碰到的困難,林墾大都嚐過,像仿冒品牌,「我們先找各地的『打架』辦公室,付三到七萬元人民幣公關費,拜託幫忙,這在接著而來的三至四個星期,會很有效。接下來是自力救濟,帶幾個手腳好的人到火車站,看到假貨,就打人,砸攤子,搶了假貨就走,就這麼幹。」林墾不徐不疾地說。

偏遠地方財政拮据,地方政府逼急了,強令農民、企業分攤費用。有一回,正林接到城市建設費的單子,每輛車要上繳五千元,公司三百多輛貨運車,共需繳納一百多萬元。「企業能賺幾個一百萬?不繳就是不繳」,林墾不常動用的地方人脈,適時發揮作用,擺平了這件事。投桃報李,從此正林公司在大陸各地的六十八個直銷分公司,「發票盡量由甘肅開」,使甘肅收到稅。

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正林有一個六人因應小組,研究如何透過兩岸三通,把西域甜美的水果出口到台灣。為此,正林考慮買一架運送水果專機,辦好這件事。

輸水管的結盟戰

放棄獨資,尋找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優勢互補利益均分…

許多台商和林墾一樣,充分利用西部既有的地力;有些人看準了時代變動下的機會,諸如近年來大陸各地發生南澇北旱,在中共總理朱鎔基強烈主張下,各地大興水利工程。新政策代表新的商機。論大型工程,大陸經驗豐富,但在大型引水工程的先進PCCP導管技術和設計水平上(預應力鋼管混凝土管,綜合鋼管和混凝土管耐磨、耐腐、抗壓、防漏等優點,適用於大型輸送水工程、美國使用這種技術已七十五年),大陸硬是不如台灣。南台灣的國統國際公司掌握機會,在台辦撮合下,和大陸國有企業新疆天山建材公司等七家公司,共同成立新疆國統管道公司,填補了大陸這方面的技術空白。

國統新疆廠的建廠速度非常驚人。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廠房米泉高新技術開發區破土,五月建造主廠房,六月初安裝設備,七月試車,在八月完成企業註冊之前,七月三十一日工廠便已竣工投產,前後不到五個月。當局除了讓國統先上車後補票,還給予前五年企業所得免稅、後五年減半徵收的特殊優惠,明年便可能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資格。主管部門流露的心態,比西方世界更「資本」。

國統在大陸放棄獨資,而以好幾年的時間,在山西、內蒙、廣東等地,尋找地方上有實力的合作夥伴,優勢互補,利益均分,對承攬政府的重大工程,取得當地支持,至關重要。「訂單很大筆,第一期三千萬人民幣資本額,今年就可以回收」。中鋼出身的國統總經理傅學仁樂觀地說:「現在只是暖身,將來南水北調工程動工,訂單十五年接不完。」

PCCP管的製作技術,以美國最高,製作導管的直徑也最大。台灣的技術水平,可以造到五公尺直徑;大陸自己的水平是三公尺,國統將協助大陸,逐步提昇製作水平到四點二公尺直徑,「技術從台灣E-mail來,很方便。」畢竟PCCP的技術不是高不可攀,一位在國統加班工作的工程師便承認,在這家「中」合資企業除了薪水高,更重要的是學會技術。傅學仁不諱言,當大陸學會了技術,便會回過頭和國統競爭,「最後還是要拼技術,拼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國統在西部也會累積經驗和資金,將來把觸角從大陸伸向第三世界,往西開拓中亞國家的市場,成為跨國企業。」

生技業的技術戰

面對日益強大的對手,自保之道是在兩岸都申請專利…

西域的草原盛產牛羊,牛、羊的皮和骨,特別是犛牛的腿骨,是製造照相底片、藥用膠囊的上好原料,這一點、吸引了在台灣藥界有一定地位的杏輝藥品工業公司。

青海省西寧市處理杏輝的投資案,有很大的彈性。杏輝這筆投資不用掏一毛錢,拿技術股。在共同成立的青海杏明生物工程公司,杏輝的義務是提供膠囊技術、品管技術、工廠管理、市場行銷和人員培訓。合作夥伴青海明膠公司是上市公司,為示公允,委託深圳的國際顧問公司評估杏輝提供的技術價值,作價三十萬美元股份,雙方一拍即合。這項合資,不以膠囊和底片為滿足。來自宜蘭的杏輝副總經理游健偉表示,「明杏將來還要利用西部豐富的中藥資源」。青藏高原生態複雜,中藥資源豐富,除了冬蟲夏草、紅景天、雪蓮、大黃、藏紅花等名產,神秘的藏草藥多達二千餘種。

游健偉看見了大西北的機會,也感受到台灣起步中的生物科技,面對對岸日益強大的對手,單就杏輝來說,自保之道是做好技術開發的同時,在兩岸都申請專利,在大陸只做授權生產。但就整個大環境來說,「大陸生物科技的配套條件很強,醫師也很願意配合做藥物臨床實驗,提供報告;台灣的醫師一般只專注看診,要發展生物科技,很多方面都要加油。」

蕃茄糊的持久戰

摸索五年,引進方便麵和飲料,終於扭轉劣勢…

新疆統一企業食品工廠,只有二百名長工,和三百名臨時工,規模在統一集團內並不算大,但名氣卻響鐺鐺,因為這是統一立志成為全球最大食品集團、跨步大陸所蓋的第一家工廠。但在統一新疆廠總經理楊壽正眼中,十年前統一在新疆設廠的動機很單純,只是新疆的自然條件獨特,這裡長大的蕃茄,質硬適合加工為蕃茄糊,甜度高,色澤紅,原料收購價卻只要台灣的三十分之一,「我們製作的蕃茄糊,九成八外銷,台灣的成本高,便失去競爭力。」

投資新疆,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困難。蕃茄等一般農作物,新疆產期集中在七至九月,蕃茄採收後,二十四小時內必需加工,造成三個月的生產量、維持一年運轉的怪現象。台南幫的作風,「統一不關廠,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就是要把企業做起來」。經過五年摸索,統一新疆廠引進方便麵和飲料,終於扭轉劣勢,兩三年前反虧為盈。現在蕃茄糊、飲料、方便麵,各占業務的三分之一。生產線上的工人隨業務量起伏,互相支援。

蕃茄糊外銷日本,必須從新疆循陸路橫越天津港,一噸貨成本因此增加五百人民幣。新疆地廣人稀,內銷條件不如沿海,如果沒有母公司的產品優勢和財力支持,統一新疆廠可能不會撐到今天。統一後來在新疆伊犁合資設立新疆漢神公司,投資生物科技。新疆原廠也忙著籌設專門服務回教徒的清真方便麵生產線,外銷至中亞諸國。「要把過去虧的錢賺回來。」

「天山的雄偉,野狼的足跡;香妃的傳說,古道的旅商」。環顧絲路上日漸增加的台商,和投資東南沿海的台商有點不同,他們的事業,都帶著濃厚的「土」味,從大陸東南方最遙遠的的島嶼,飄向西北的天涯。

西部大開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