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政經三大厄運,衝擊台灣
三重厄運:政局動盪不安、高科技產業外銷不振、銀行潛在危機 尤以銀行呆帳著墨最多
【2000-12-07/聯合報 約記者傅依傑╱五日電】
繼「經濟學人」、「商業周刊」等英美權威金融雜誌撰文之後,紐約時報五日在商業版顯著報導台灣經濟陷入困局,正面臨「三重厄運」(A triple whammy):政局動盪不安、高科技產業外銷不振、銀行業潛在危機;而其中尤以銀行「危機最迫切」,呆帳比率已升至總貸款額的百分之五點三六,為最高紀錄。
紐約時報稱,亞洲金融危機觸發東南亞股匯市狂跌時,台灣仍能力保科技重鎮地位,未受摧殘;但曾幾何時,台灣似乎突然偏離正軌,政經三大厄運正衝擊這一向屹立的海島。
紐約時報在商業版頭題轉內頁作此報導,並在首頁刊登台灣核四工程、陳水扁總統及股市照片。報導指陳水扁政府停建核四與台灣在野黨進一步交惡,而台北股市跌至廿個月來最低點之際,高科技輸出也面臨需求不振困境。
這篇文章對台灣銀行業問題著墨尤多,指金融處於迫切危機中。報導引述索羅門美邦證券的說法,指台灣公開上市銀行的呆帳比率已超過百分之六;且一些分析師稱,由於官方對呆帳統計較狹義,未將基層農漁會及信用合作社包括在內,因此台灣銀行呆賬可能高達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
報導引述一位台北外商投資公司董事長彼得克魯茲的話說,「台灣金融業問題正掩面而來,情勢嚴重,可能迫使台北正視銀行改革問題」。
核四風暴引發的效應也左右台灣的政經走向。台北股市在多重影響下,自今年初以來已下跌百分之卅五。報導談到核四危機引發的政治風暴,停建核四的決定不但使陳水扁與在野勢力交惡,更讓陳水扁面臨可能遭罷免的危機。
文章指出,台灣金融體系的短期解決方式,就是合併一些體質不良的銀行。分析家認為,台灣僅需十二個左右的銀行就夠了,其中部分還可以開放給國外投資。
報導還指出,台灣應認真解決有關信託的問題。
陳水扁政府上台雖誓言改革,然而他面對的是重重的障礙,其中之一就是台灣企業界紛紛出走前往對岸的中國大陸投資。台灣目前仍禁止大規模前往大陸投資,不過分析家認為,資金及人才流向大陸的情況已難遏止,生意人總是會鑽些法律漏洞出走,「台灣正逐漸失血中」。
【2000-12-07/聯合報/3版/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