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00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談股論市 金融股底部近?

談股論市 金融股底部近?

【2000-12-19/經濟日報 黃登榆】

最近如果投資人到超商或書店去買雜誌,一定會發現幾乎所有財經雜誌都是以銀行會不會發生財務危機、金融風暴會不會來臨等主題作為封面故事;有些新出版的財經周刊更以聳動的標題,斷言部分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已瀕臨潰堤邊緣,好像這些銀行馬上就會倒閉。

日前英國經濟學人、美國商業周刊等國際媒體相繼報導我國金融體系面對的問題,國內媒體爭相報導「別人如何報導我們」,銀行再度成為眾矢之的,金融股股價本以跌到跌無可跌,但在利空打擊下,紛紛又重挫二、三成,許多新銀行股價都跌到四、五元。幸好在金融機構合併法通過後,加上主管機關再三消毒,本月初在低價金融股領軍下,金融股跌深反彈,翻身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好景不在,近日一些國內外頗具知名度的信用評等公司,例如標準普爾、惠譽及中華信評,對我金融環境提出警告,金融股又是一片慘綠。

銀行業者面對呆帳高升、景氣轉壞以及股價重挫,都有嚴重的危機感,政府祭出金融機構合併法、成立資產管理公司(AMC)等壓箱法寶,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環境是否能獲得改善?金融股價是否能像花旗銀行或新加坡大華銀行一樣,從1997年金融風暴時的谷底快速回升?

最近,也有銀行業者提出「陰謀論」,認為金融股價直直落,各界又對銀行大加躂伐,整個資本市場似乎正在營造讓特定主力壓低吃貨的好時機,配合銀行法提高單一法人持股到25%,及財政部放寬外資持股上限到100%等措施,如果有外資想來台買銀行,正是揀便宜貨的大好時機。

如果外銀鎖定只買中華信評評定為twA等級的萬通、大安、華信、玉山、富邦及台新等六家新銀行,就目前的股價估算,總市值不過約900億元,只要花逾13.5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元就可買進50.1的股權,這幾家銀行每年平均可賺20億元,年投資報酬率高達25。

目前36檔上市上櫃金融股中,有超過20檔股價低於面額10元;幾乎大部分金融股股價都低於淨值二到五成,金融股維持「低股價、低本益比」已有一段時間,但投資人十年前敢買每股飆到1,100元左右的彰銀,現在卻不敢買每股只有14元左右的彰銀。

一家大型行庫逾放中心主管說,過去銀行的逾期放款太不透明,會計科目又太過複雜,例如逾放款、催收款、承受擔保品、免列逾放的紓困案件等層層疊疊,如果銀行有心要藏,和貸款戶協議利息展期或掛帳,可能「隱藏」的不良債權倒底有多少,投資人不了解,自然不敢買金融股。

國內52家銀行目前高達上兆元的不良債權,讓投資人信心退卻,明知所有金融股幾乎都已跌到歷史低點,但也沒有勇氣進場。然而,從花旗銀行願意花7億多美元(約新台幣230億元)投資富邦集團旗下的產險、銀行及證券公司,顯示國內金融業仍有其投資價值,但外資敢,一般投資人敢嗎?

【2000-12-19/經濟日報/18版/上市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