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1 一章七閏是原則非鐵律
【1993-07-04/聯合報 英輔】
今年農曆閏三月,本刊刊出多篇文章討論為什麼閏三月及置閏規則,引起很大迴響。英輔先生再作深入補充,黃一農教授更建議回歸傳統,重邊農曆,不再用清朝傳
教士湯若望等人創的「新法」,影響將很深遠。
凡每年頭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救置閏嗎?那倒也未必,如果不能達到調整氣候的方法,就不置閏。
接連在科學專刊拜讀幾篇討論置閏大作,獲益很多。可惜對特殊的例外,「每年頭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置閏」的說法不能做貼切的解釋,還有商榷的餘地。置閏的目的在調整節候,具體的說,是要把自雨水至大寒的十二個中氣依序分配到農曆的正月至十二月,如果不能完全做到,也要使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四中氣能符合要求,最起碼歲元冬至(不同於年始)要置放在十一月(子月)。
十九年一章置七閏,每年頭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置閏都是為達成調整節候的指標也是方法;如果目的不能達成,一章裡不一定置七閏,頭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也不一定是閏月。
一章七閏共235個朔策(朔望月日數)等於6939.68844平太陽日,而19個回歸年有6939.601627平太陽日,一章比19個回歸年多出約0.086813平太陽日,積340章(6460回歸年),如果仍採行一章七閏,即有一個閏月會變為多餘,必然會在這時期中被除掉,一章也會被調整,可以說一章七閏是一原則,非一成不變。
置閏的另一指標為閏餘,某歲冬至以前的閏餘累積到12╱19個朔策,即該冬至後一年內置一閏月,該年為閏年。如果上述閏餘比12╱19個朔策少很多,該年頭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也不置閏。舉例來說,民國74年(乙丑年)農曆正月無中氣,因前一年剛剛置閏,閏餘極少,置閏反而違反調整節候的目的,將長時間攪亂農曆,所以不置閏;再看前一年民國73年(甲子年),前一冬至為止閏餘將達未達12╱19個朔策,如不置閏即歲始將在十二月,不能符合冬至在子月即十一月的要求,所以置閏。概括的說,除去極少數的例外如前舉民國73、74年,中歷在一章的第三、五、八、十一、十四、十六、十九年置閏,一章起始會調整,站且以1991年為章年年序第一年,就1851年咸豐元年至2021年民國11O年171年間(9章)的置閏來觀察,可得如右表。今年閏三月,為何三月是閏月?從另一角度看來,或許可以這麼說:前一冬至為止,閏餘為12╱19以上,必須置閏,而今年頭一個也是唯一無中氣的月份在三月之後,所以閏三月,也和表列相符;或許把置閏的問題分兩個層次,首先解決「為何置閏」,然後解決「如何置閏」比較妥當。
【1993-07-04/聯合報/45版/科學專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