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2年5月10日 星期日

《社論》金融措施與平抑物價


《社論》金融措施與平抑物價

在政府對抗物價上漲的行動中,中央銀行昨天踏出第一步,宣佈提高重貼現率及對銀行擔保放款融通利率,並且決定繼續加強公開市場操作,收縮市場資金。由於中央銀行對銀行業這兩項貼放利率僅各調整零點二五個百分點,收縮市場資金也是中央銀行持續的動作,金融當局昨天的舉措,就平抑物價來說,形式作用大於實質。

中央銀行的政策用心十分明顯疊處當前經濟景氣穩定擴張的局面,物價連續六個月漲幅逾四%,尤其四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經季節調整後折成年率約達一五%,均使社會各界對物價問題感到關切,擔心通貨膨脹已有蠢蠢欲動之勢。任何通貨膨脹都與預期心理及貨幣數量有關,身為貨幣政策主管機關的中央銀行,責無旁貸地要為對抗可能的通貨膨脹率先出擊。因此,中央銀行的行動,首在宣示其對物價問題的重視,兼有安定人心與物價的用意,並且使貨幣供給不致成為物價連續上漲的推波助瀾因素。然而,中央銀行也有另一面的顧慮。從金融指標來看,不論是狹義或廣義的貨幣供給額,年增率大致仍在央行自己設定的合理範圍。同時,中央銀行緊縮資金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將使國內外利率差距擴大,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因資金流入而加重。即使就經濟景氣來說,經建會的景氣對策信號當前只是呈現黃燈,景氣領先指標自三月起恢復上升,都尚未到達警戒的地步。

總體經濟的穩定與成長既然必須兼顧,中央銀行便只有在物價問題為各界關注之際採行溫和的緊縮政策,其重點在宣示壓抑物價的決心,對行政院郝柏村院長及社會大眾有所交代,並且聲明將繼續注意情況的發展,採取必要的安定金融與物價措施。

中央銀行的措施雖然溫和,仍然可能激起金融體系的漣漪,銀行業的利率水準全盤上升與新台幣匯率的波動,至少是短期內可以預見的結果。

近兩個月來,中決銀行先是對銀行進行金融檢查,於銀行資金流向不無導正作用,最近在房價與物價廣受矚目之際,復陸續採行沖銷市場資金的措施,乃有近日的市場資金緊俏。銀行業昨天再受到資金價格上升的衝擊,因應之道不外隨之調整存放款利率,並可能緊縮對營建業的放款,這其實在相當的程度正是金融當局所樂見的發展。

至於新台幣匯率,如果銀行業的利率水準上升,與國外利率差距因此加大,新台幣必定被迫升值,有如昨天外匯市場升值一.三五角的反應。比較複雜的是,美國財政部預定本月中旬公布匯率報告,這不僅助長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也為中央銀行介入外匯市場投下變數,從而不利外匯市場的穩定。其結果可能是新台幣的幣值呈較大幅度波動,這自然不是中央銀行的初衷。

除了因應這種短期的可能發展,金融當局所面臨的基本課題其實是有效轉化超額儲蓄。多年來,台灣的超額儲蓄一直未能獲得有效率的運用,民國七十年代甚至一度氾濫造成金錢遊戲,給這個社會帶來貪婪的惡名;如今金錢遊戲的泡沫已經破滅,超額儲蓄的問題卻依然未能解決。尤其進入民國八十年代,台灣實施的國建六年計畫就資金面而言,成敗的關鍵應在能否轉化超額儲蓄為建設資金。從積極的意義來說,超額儲蓄如能轉化為建設資金,不僅使國家資源獲得有效率的運用,避免六年國建拖垮政府財政,無形中亦化解了隨時可能為通貨膨脹掀起燎原之勢的根源。金融當局消極的作為,是審慎控制貨幣數量,而其積極的作法,牽涉證券、債券市場及各種投資管道的暢通,這方面政府方面近年已有若干作為,只是步調上似尚不夠進取,需要有計畫地繼續進行。

再就穩定物價來說,中央銀行昨天的措施只能算是第一步。半年來物價的上漲,主要仍是食物類,尤其是蔬菜類的價格由於天候與供銷過程的問題而大漲,雖經季節調整物價指數的漲幅仍然不小,但這並不僅止是貨幣層面的問題,自然不能期望只以金融措施來解決。我們希望,有了中央銀行的宣示作用,配合行政院郝柏村院長對物價問題的重視,其他部會也能隨後採取有效的行動,從長期與短期的方策著手,確實消弭人為的物價上漲因素,以確保經濟景氣在安定的環境中繼續繁榮。

【1992-05-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