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2-21/經濟日報 國外新聞組俞濟群取材自金融時報】
近十年來,美國產業界由於受到以發行垃圾債券從事融資購併事件的影響,產業面貌一直遭扭曲。但是隨著美國垃圾債券巨人德萊瑟公司向聯邦法院聲請破產法保護後,這似乎象徵發行垃圾債券市場行將沒落。
垃圾債券市場的崩盤可回溯到去年九月份,當時以發行垃圾債券收購美國零售商而建立其零售王國的加拿大不動產業者康波集團,因無力支應其巨額的利息支出而使投資人受到重創。之後德萊瑟破產事件發生,使得以發行垃圾債券從事融資購併的案件逐漸減少。
以市場總值而論,在外流通垃圾債券的最高總市值為二千億美元。但以目前情況估算,其市值僅約一千五百億美元。這表示,投資於這類高風險高報酬債券的投資人吸收價值約五百億美元的損失。
事實上,垃圾債券市場受到重創除了是購併公司無力償還其積欠的巨額利息外,聯邦政府為解救儲貸機構而強制要求存放款機構要在一九九四年以前出清其所持有的垃圾債券,在這點上,美國政府亦難辭其咎。不過,平心檢討德萊瑟公司為融資購併所發行的垃圾債券,它本身也並非全無缺失。
首先,由於美國聯邦政府禁止儲貸機構和保險公司等從事股票投機活動,因此使得支付高利率的垃圾債券成為它們追逐的獵物,因此垃圾債券的風險也轉嫁為美國金融機構的危機。
其次,凡是受垃圾債券購併的公司,其負債比例勢必會增高到其幾乎無法支應利息的地步。
垃圾債券和高負債比例的配合運用也會使得購併公司願意支付較高的購併價格,造成股市的飆漲和資產價值的高估。由於垃圾債券支付高利率,因此投資人不重視信用分析,而單方面認為在必要時,只要能在次級市場脫手便能免於受害。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最後,發行垃圾債券也似乎忽略了經濟景氣循環。一旦經濟景氣走疲,企業盈餘下挫,發行公司勢必因無法償債而引起金融市場的震盪。
雖然目前還無法斷言到底融資購併熱何時會衰竭,但是從德來瑟事件和目前垃圾債券市場失衡的情形來看,融資購併的時可能要結束了。
長期而言,這次事件對美國的經濟和股市都有好處,因為公司的價值又會以其經營事業的潛力來衡量,而不再是是否具有購併的價值。或許我們不應該樂觀的說,垃圾債券所引起的企業破產和無力償債事件已經不再,但我們卻可以大膽的指出,未來美國企業的破產不會再因融資購併而起,而且不至於發生如此致命的惡果。
(國外新聞組俞濟群取材自金融時報)
【1990-02-21/經濟日報/09版/國際2】
1985儲貸危機
1990垃圾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