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89年3月1日 星期三

央行措施 為了控制信用 效果多大 沒人說得出來


央行措施 為了控制信用 效果多大 沒人說得出來

【本報經濟研究室鄧萬邦】中央銀行昨天宣布實施一連串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一般咸信,央行最終目標之一,是在抑制貨幣數量過度擴張;至於這項措施到底能產生多少實質效果,央行官員似乎也說不上來,有關官員多半僅表示,央行此舉有利控制信用。

至於貨幣供給額成長率應控制在何種水準比較恰當,則又是一個人云亦云的問題,非但央行主管官員沒有具體定論,一般學者專家也眾說紛紜,但受訪的人士差不多都承認,即使最近這兩個月來貨幣供給率成長已降到百分之二十五點二及二十七點二的水準,整個貨幣數量仍嫌太高。

央行官員及一般學者普遍都相信,貨幣供給年成長率,應以國民生產毛額(GNP)實質成長目標,乘以貨幣需求的所得彈性,也就是為了支應實質經濟成長,貨幣需求應增加多少?如果今年經建計畫的實質經濟成長目標為百分之七,對貨幣需求的所得彈性為一點五計算,則貨幣供給年增率僅需百分之十點五左右。

理論雖是如此,然學者專家都認為,由於社會支付習慣的改變,貨幣供給結構不同,一般人持有貨幣功能也已大異於從前,貨幣供給的成長應維持在何種水準較適當,很難能夠量化。但是,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以M1B為定義的貨幣供給額(包括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通貨、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再加活期儲蓄存款),過去二、三十年平均成長率約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情形來看,目前的貨幣數量成長似仍太高,相信央行主管官員也有相同的觀點。

【1989-03-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