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掀起倒風!
負債越來越多‧規模愈來愈大 如不迅速支援‧情況將更嚴重
【本報記者/楊士仁】繼葉山、白宮建設企業、金記建設等公司之後,華美企業也發生週轉失靈,暴露房屋建築業的困境,並非個別事件,而是整個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不久前,台北市建築投資同業公會理事長劉成懿一再呼籲:府有關當局對於房屋建築業的困難,如不設法協助,估計至今年年底,將有一半的建築公司要被迫關門。由葉山、白宮、金記及華美企業相繼週轉失靈,以及台北市票據交換所公布的拒絕往來戶名單,建築有關行業所占比例最高,對於劉成懿所說的話,似乎是最好的印證。
華美企業共有十三家關係企業,在房屋建築業中,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經營事業除房地產投資外,還有百貨、戲院、超級市場、觀光飯店等,是房屋建築業中甚具規模的企業集團,而今華美企業所屬的華美聯合建設公司及華美投資公司,由於銀行支票退票,使華美企業的困境暴露出來,房屋建築業界人士為之惋惜不已。白宮建設企業曾列名十大建設公司之一,背的債務達一億餘元,這次,華美企業負債高達十四億元至十六億元,超出白宮建設甚多,因而推斷房屋建築業的困境似乎正在逐步擴大,週轉失靈的公司,規模越來越大,負債越來越多。
這幾早,房屋建築業的好景曾經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期間,吸引不少人投入這個行業,許多生產事業不惜動用營運資金轉投資。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因為國內房地產交易多採預售方式,建築公司收取客戶預付款作為營運資金,成本大為降低,促使不少業者發了大財,同時帶動房屋建築公司的迅速擴充,但財務結構普遍不佳。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由繁榮轉為低迷,建築業推出的房子,銷售率大多在一成以下,於是以前投入的龐大資金,大多變成房屋或土地等資產,一時不易變現,加上脆弱的財務結構,肩負的包袱十分沉重。
長期以來,房屋建築業無法從銀行取得營運資金,只得吸收民間資金供作週轉之用。當房原產市場繁榮時,民間高利貸的高成本,比較負擔得起,一旦不景氣來臨,房子賣不掉,欠缺週轉資金,又要支付巨額利息,不免捉襟見肘。華美企業負責人張克東舉例說:六十三年時,一億元的負債,如以月息三分,複利計算,至今負債金額將增至十二億元;又如台北市敦化南路的土地,六十三年時每坪二萬元,目前漲至每坪廿七萬元,短短七年之間上升十三倍半,表面上看起來,獲利甚多,但如以月息三分的複利計算,六十三年時每坪二萬元的土地,到目前的成本,高達每坪卅二萬元,高出市價甚多。由此不難看出:房屋建築業長期吸收民間資金的嚴重性,這種作法無異飲酖止渴。據瞭解;白宮建設及華美企業週轉失靈,受民間高利貸的拖累甚大。
由白宮建設及華美企業的週轉失靈進一步分析,這兩個企業集團的資產都超過負債,曰宮資產三、四億元,負債一億餘元;華美企業資產四十億至五十億元,負債十四億至十六億元。照理,資產超過負債如此多,只要處理資產即可還價,不致週轉失靈才對。實際上,在整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銀根普遍緊俏的情況下,有能力承受這麼多資金的財團並不多,而且大多數的財團也兼營房屋建築業,同樣面臨各種困難,只因它們有金融機構作後盾,應變的能力較強而已,何況週轉失靈公司,債權債務複雜,這些財團因無餘力或怕麻煩,自然缺乏承接的興趣。週轉困難的公司,即會面對龐大的資產,終因缺乏現金,而致週轉失靈。
華美企業週轉失靈的事情公開了,房屋建築業的困難,又多一項印證。近一、兩個月以來,有關房屋建築業營運困難的事情,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切,連若干財務較佳的股票上市公司,也繪聲繪影,傳說不一。房屋建築業淪落到此地步,固然業界本身有必要澈底檢討與反省,但是主管當局也有必要深入調查,迅速採取適當的支援措施,以避免這項「火車頭」工業的困境更為惡化。
【1981-09-20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