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7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社論》論英鎊貶值--其背景﹑影響及與我國之關係


《社論》論英鎊貶值--其背景﹑影響及與我國之關係

【社論】本(十一)月十八日,英鎊對美元平價,自二.八○美元,貶低至二.四○美元,計貶值一四.三%。英鎊與美元,為當前兩大國際貨幣,其貶值消息傳來,我們一方面覺得是當然的事,然另方面卻仍不無意外之感。

英國國際收支的缺乏平衡,乃是英鎊不安定的基本問題。一九六四年威爾遜內閣登台後,對恢復國際收支的平衡,甚為積極。去年七月,並實施工資及物價的凍結,其目的亦在鼓勵輸出,謀求平衡國際收支。然今年因中東戰爭等,英國貿易收支並無好轉,本月三日,英鎊對美元匯價竟跌至二.七八二一美元,其下跌之猛烈,為一九五○年代末期以來所僅見,就長期的原因而論,英國經濟所患的「英國病」(British Disease),十分嚴重。英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一九五五--六四年間,平均僅三.二%,較日本(一○.四%),法國(五%)、西德(五.六%)、義大義(五.七%)等各國均低。而其投資率亦較此等國家,落後甚多,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乃是其整個經濟力量的集中表現。英國經濟患了嚴重的病症,其原來平價的維持,自然感到困難。因此,我們對英鎊的貶值,視為當然。然在另方面,英國是極不願英鎊貶值的。英國過去屢次聲明英鎊絕不貶值,如今貶值,使持有英鎊,作為外匯準備的各國,損失不小,而自此以後,其國際貨幣的地位,必然加速度動搖,這自然是英國不願見其發生的。在此次貶值以前,英格蘭銀行竟在短短三週內,前後兩次分別提高重貼現率各○.五%。其第二次調整重貼現率,是在本月九日,其後英鎊匯價仍未見好轉。本月十四日,世界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代表,曾在瑞士巴斯爾的國際清算銀行(BIS)集會,聞曾籌措二億五千萬美元,以解救英鎊危機,然亦未收效,綜上所述,可見英鎊貶值,在英國乃是十分不得已之舉。而在旁觀者的我們看來,仍稍有意外之感。

至於英鎊貶值的影響,我們可從下述數方面,予以討論。第一、英鎊的貶值,使保有英鎊,作為外匯準備的國家,蒙受損失不小。這自然動搖其國際貨幣的地位。然在另方面,貨幣貶值有時亦為一國經濟起死回生的劇藥,例如一九五六年及一九五八年法郎貶值,對法國經濟確發生極大的效果。但此次英鎊貶值,是否能挽救嚴重的「英國病」,仍為一大疑問。

第二、英鎊為僅次於美元的國際貨幣,英鎊的危機,使現行的國際貨幣制度,發生動搖。因英鎊的貶值,美元的地位,亦受相當的損失。進而促進黃金自美國的外流,並引起世界性的貨幣風潮,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第三、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問題,因業鎊的危機,再將成為世界所注目的問題。本年九月下旬,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曾決議創造所謂「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hgts)然實際上其能動用的時期,據稱將在兩年以後。現今時機緊迫,各主要國家對此項問題,當較過去採取更認真的態度。

幸喜,這次英鎊貶值,並未像一九四九年般的引起廿九國一連串的貶值反應,美國詹森總統已確言美元將不貶值,並維持三十五美元一盎斯的黃金價格,法國及其他歐洲共同市場國家都採取穩定幣值的立場,加以國際貨幣基金對英國所提十四億美元信用貸款的要求,已表示予以支持,這些有利因素都可望將英鎊貶值在國際金融與貿易市場上所引起的波浪,減小到最低限度。

英鎊貶值對我國的影響並不很大,因為我金融外匯當局近年來鑒於英鎊的不穩定,早已採取措施儘可能減少英鎊外匯準備。而且我對英國的直接貿易,進口僅占總額百分之一強,出口尚且不到百分之一。至於與英鎊集團的貿易,則多以美元結匯,所以,除了對港貿易須注視港幣是否隨著貶值外,其他影響微不足道。

不過,英鎊是僅次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它的貶值,勢必使國際貨幣結構(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ructure)為之變化,由此而在國際市場上所發生的影響,自然是深而長遠。我們應該根據這一觀點,予以密切注意,並隨時作妥善的因應。

【1967-11-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