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奇美實業 全球ABS樹脂最大供應商

 敢於嘗試  不安於現狀的研發精神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開始從事塑膠射出品的製作,憑著在高工期間養成的機械專業,推出新奇的產品設計,輔以規格化尺寸,在市場上深獲好評,很快便打下穩固的基礎。

1960年,許文龍率先引進當時稱為「不碎玻璃」的壓克力技術,設立奇美實業,成為臺灣第一家生產壓克力板的公司,並在短短 10 年內,成為世界頂尖壓克力板供應商之一。

1968 年,奇美與日本三菱油化合資成立保利化學公司,推出一系列的POLYREX® PS(聚苯乙烯樹脂)、KIBISAN® AS(丙烯腈•苯乙烯樹脂)、POLYLAC®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產品。

當時,ABS這種工程塑膠量小、價格又高,很少下游廠商投入生產,多半依賴進口,直到奇美在1985年與保利化學合併後,突破技術難度,大量生產、降低價格,將 ABS 轉成泛用塑膠,因而獨步全球。

其中技術關鍵,在於「連續式生產法」的成功。

早期,保利採用分批式懸濁生產法,只能一批一批進行化合反應;但奇美當時將AS連續生產法,套用在ABS生產上,也就是將高橡膠含量的B-polymer加入AS中混煉,再調節最終橡膠含量,製成ABS最終產品。

透過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產能高、成本低、品質好,但需要解決B-polymer的化學重合技術,以及B-polymer的脫水及乾燥問題。

為了解決這兩大關鍵,在化學技術上,奇美透過不斷的研發最終解決重合技術問題;在脫水及乾燥技術上,則捨棄傳統用的遠心分離機,選用橡膠工廠所採用的機械式脫水乾燥法,讓製程得以轉型為連續式生產,大幅提升效率。

秉持著大膽嘗試的創新精神,奇美終於成功開發ABS新製程,並在短時間內突破產能限制,迅速於1994年時達到每年80萬公噸產能,超越美國奇異、德國拜耳,躍居世界第一。

面對產業轉變  迅速轉型加值

到了2010年,全球ABS出現供過於求情況,讓產品利潤受到極大衝擊,使得專注於傳統石化業發展的奇美實業,出現營收與獲利衰退跡象。

為了維持企業成長,奇美實業除了轉向研發電子材料與特用化學品之外,更開始進行企業轉型,包括落實生產流程的環保減廢措施、深耕現有技術的物性改良,投入前瞻技術與材料之探索與開發,以因應未來新科技所需的特殊複合材料。

為了要能不斷研發出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新材料,奇美必須在工廠端保持相當的彈性,一面維持泛用塑膠的大量產能,一面卻也不斷的嘗試新的可能,在錯誤中不斷歸零、再嘗試,並以「快速回應客戶需求」為出發點。

譬如,奇美光學級導光板供應居全球第一,並持續推出微結構導光板與薄型導光板,以因應顯示器薄型化、大型化需求。在LCD面板、觸控面板、半導體等產業中,也研發出光阻、配向膜、濕式化學品等關鍵材料。

在塑橡膠系列產品上,奇美也沒有停下腳步,持續投入高值化研發,推出超耐熱、高透明等新材料。譬如:環保輪胎用橡膠、非鹵防火材料,甚至是5G產業中因通訊技術改變而需要不干擾信號的塑膠手機外殼等,都是奇美在材料創新上的未來方向。

而奇美在製程創新上的努力更是有目共睹,透過配方及產線的設計降低環境負荷,以符合國際上對供應商的高標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