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涵 |2013.06.17
《運命論》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風來襲,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先倒下。低矮的樹群團結一致,損傷不大。不禁為「秀木」滴下淚。這是樹的殘酷,人又何嘗不是?出類拔萃者,總會率先遭到妒忌迫害。
呂蒙正欣賞友人溫仲舒的才能,便舉荐給了宋太宗。有一句很幽默的話:「乞丐不會妒忌富翁,但會嫉妒混得比他好的乞丐。」溫仲舒對呂蒙正早生不快,為了抬高自己,常常在皇帝跟前貶低呂蒙正,還在一件反腐案上聯合其他大臣誣陷他。
呂蒙正這棵「秀木」真的被「摧」了嗎?
位居宰相要職,豈可輕易定罪。宋太宗問呂蒙正:「你老誇溫仲舒,可他把你說得很糟啊!」呂蒙正說:「陛下懂我知人善任,這才委以重任。別人怎麼說我,哪是我職權內的事啊?」太宗更加敬重他,徹查案子,還了他清白,遇事也愛與他商量。
「類同於眾」是中國人慣有的心態。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不正是為了「遂志而成名」嗎?
華盛頓郵報創始人凱瑟琳‧格蘭厄姆說:「只有爬到山的頂峰時,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線」;學者謝泳認為,原本實力相當的人,後來的差別主要在機遇上。想撞上機遇,把自己擺在醒目的位置,是一個妙招。
再看呂蒙正的發跡,他一介布衣,中狀元後,當了九品京官,相較於一般書生,還是處於高處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宋太宗見識了他的才幹,從此平步青雲,歷任著作郎、參知政事、宰相等官職。
有才能的人沒有機遇,才能會慢慢消退;沒有才能的人有了機遇,也會慢慢得到發展。
溫仲舒這股肆虐的狂風,沒有摧毀秀木;宋太宗這股輕柔之風,還助他成長。「木秀於林」後,風雨對呂蒙正的錘練,使他更加蒼勁挺拔。
二○○六年,蔡依林獲金曲獎時說:「我要感謝那些以前不看好我的人,是他們讓我更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個位置。」哲學上認為,新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自強的人會化悲傷為力量,不懼困難的往上攀。
「傲才」是同行拿來攻擊「秀木」的正當理由。有人可能偏聽偏信,而橫加制裁,或棄之不用。這是秀木的損失,也是森林的損失。唯一的出路便是:審時度勢,謙虛謹慎,三省吾身。
一個有才有德的人,通過張揚自己的個性,將優點發揮到極致,利己利人利社會,那也應該提倡「木秀於林」。彼時,「風會助之」。秀於林之木,必能迎風而立,禁住風的襲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