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記者 汪莉絹】
中共「19大」報告提出「讓人民住有所居」的政治宣示,推動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在中共決策層的引領下,大陸各地紛紛推出有利於發展租屋市場的政策,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推出專供出租房用地的土地,廣州等地推出「租購同權」的政策,租房者獲得公共服務的權益,租屋市場一枝獨秀,避開樓市調控重拳。
根據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大陸目前租賃人口達到1.91億人,租賃市場規模已超人民幣1兆元。其中,一二線城市的租賃市場規模占比已達到46%,將近全大陸市場的一半。隨著城市化進程,大陸租賃人口和租賃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2030年可能達2.7億人口及人民幣4.2兆元。
政策紅利的釋放和租賃市場的巨大潛力,近年在大陸一二線城市興起的長租公寓,也成為投資圈眼中的「風口行業」。
目前,搶進長租公寓約有四類企業:房地產開發商(萬科、龍湖等)、房地產仲介(鏈家、我愛我家等)、酒店集團(華住、如家等)和創業企業(You+、灣流等)。業內人士估計,在政策紅利推動下,作為租賃市場的新興力量,長租公寓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還在起步階段的長租公寓,雖被視為藍海,吸引各路資本蜂擁而至,但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難等問題,是該行業必須破解的難題。
目前,經營長租公寓的企業普遍未能實現盈利,大多處於虧損狀態,以萬科為例,自2014年以來便積極布局長租公寓市場,迄今萬科「泊寓」在大陸24個城市約擁有2.4萬間公寓,但並未實現整體盈利。
儘管回報周期長、回報率未如預期高,仍有業內人士看好長租公寓等租屋市場。
北京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受訪時指出,在市場高增長的黃金時代,開發銷售住宅更加有利可圖,現階段的房地產商傾向於「拿地、建房、回款、再拿地」的模式;但現在,新房市場規模已遭遇到「天花板」,有微利、能持續,才是細水長流的好生意。
【2017-11-24╱經濟日報╱A14╱兩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