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00:30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摩根士丹利(大摩)市值24日超越業界巨人高盛,印證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句俗諺,但大摩憑藉的可不是「風水輪流轉」,而是在金融海嘯後走了一條業界過去認為最枯燥乏味的路:理財。
從這兩家投銀最近發布的第2季財報中,不難看出端倪。大摩靠財富管理致獲利表現出色,高盛的獲利令人失望主要是栽在固定收益交易,「枯燥戰勝花俏」應是這場競爭結果的最佳寫照。
金融海嘯後,兩家公司採取路線迴異的經營策略,高盛無視法規日益趨嚴,以及摩根大通(小摩)與美銀等同業的激烈競爭,以更強勢作為固守交易業務,使其交易員成為人人稱羡的華爾街新貴。
大摩則另闢蹊徑,大摩執行長高曼2010年上任後,開始主導降低交易部門的重要性、並擁抱財富管理。最後這項決策奏效,為大摩帶來穩定成長。
大摩與高盛股價走市的背離,也說明投資人對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FICC)交易業務的態度。大摩認為固定收益的榮景已結束,2015年底就裁減1200名交易員;這項措施並已反映在公司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由2016年初的6.2%升至目前的9.1%。
高盛也縮減FICC業務,但仍承諾維持大交易業務,包括商品交易部門,理由是客戶想要一整個全套服務,使他們能規避貨幣與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有些銀行主管認為,只要川普履行鬆綁金融政策,FICC仍可能是重要的獲利來源。對投資人來說,決定買大摩或高盛股票,可能取決於一個簡單問題:FICC的榮景是否會再回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