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凱元 2017-05-26 Web Only
早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張旗鼓推動美國製造前,台灣的紡織業已經悄悄佈局美國。過去,紡織業是標準的遊牧民族,哪個地方有便宜的勞動力,就往哪個國家移動。但工業4.0和自動化生產的革新,廉價勞動力不再是企業佈局的決定性因素。
台灣紡織業的生產基地,一路從台灣轉移至中國大陸、越南、中南美洲、甚至非洲。現在不一樣了,紡織業最新的投資地點是美國。
捨棄低人力成本的國家,跑到美國投資主要是為了靠近市場,爭取與品牌客戶間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美國製造之所以可能,背後還有工業4.0與自動化設備革新,以及美國便宜的土地與用電,最後是看中美國高端的研發人才。
宏遠興業去年前在美國南部的北卡羅萊納投資布廠以及小型的成衣廠。今年八、九月工廠即將逐步進入量產階段。預計在美國雇用500位員工,其中10%聘僱台籍幹部。產能不算大,每月預估生產200到250萬碼布。
到美國佈局資本密集的布廠,原因是要接近市場。
宏遠興業副總經理高錦雀說,他們的客戶主要來自北美,佔6成營收,接近歐美主要市場的全球化佈局已經是紡織業的趨勢。
工業4.0以及自動化,也讓美國製造更為可能。
宏遠興業總經理葉清來說,美國人力成本太貴,要靠工業4.0與自動化的人機協同輔助。過去幾年,宏遠已耗費不少心力,往工業4.0邁進。葉清來也說,他們與日本廠商JUKI株式會社合作,正在研發成衣產線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目前已經在台南投資自動化車縫的polo衫產線,「過去的概念是機器幫人,現在是人幫機器,人機協同的品質,比純人工會更好。」
日本JUKI株式會社縫製機器研究所所長中村宏說,自動送布系統,機械手臂與數位控制的縫紉機等設備,可運用於polo衫、製鞋業、汽車儀表板與座椅的車縫。以polo衫的智能化產線而言,只需4位車縫人員,過去則需要13位,人均產量能提高2.2倍。
在投資美國之前,宏遠全球跑透透,評估新布廠的設置場址。高錦雀說,他們曾評估緬甸、斯里蘭卡、印度、中國、衣索比亞、肯亞、墨西哥等國,最後才選擇選定美國的北卡。
選擇北卡的原因,高錦雀說,美國沒有放棄紡織研發,北卡州和南卡州原本就是紡織重鎮,北卡大學也有智慧紡織品的研發人才。另外,美國用電成本是台灣的7成,土地取得也容易。
高錦雀分析,低人力與土地成本,吸引台灣紡織業大舉西進。
中國大陸成本逐年提高後,紡織業前往東南亞佈局。但他們評估後認為,如果下一輪的投資地點選擇東南亞國家,短時間內也會面臨成本逐年提升的問題,因此才決定在美國投資。
到美國投資,會不會是台灣另一波產業外移風潮?
高錦雀說,投資美國的策略是要把全世界最好的資源整合回台灣。未來的研發與重要產品,仍會留在台灣生產。
此外,宏遠美國廠所使用的設備,幾乎都是由台灣出口,管線配置也是在台灣完成再跨海運到美國。
她表示,以現階段的產業鏈完整性而言,美國製造仍有許多挑戰,「一個人去很辛苦,產業聚落要更完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