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0日 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QE)政策可能提前退場的陰影,造成近來全球股匯市的劇烈波動。市場預期QE退場可能導致美元走勢變化,因而造成日圓、韓元、新台幣等部分亞洲貨幣升值,另一方面,投資人又預期資金可能撤出新興市場,造成南非幣、巴西里爾、印度盧比、泰銖等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走跌。美股及全球股市則隨美國最新經濟數據公布起伏波動,而且經常和數據好壞反向變動,顯示投資人對QE退場的恐慌遠高過對因美國經濟改善而增強的信心。這等現象可稱之為QE退場症候群,其影響深值注意。
QE是美國聯準會在非常時期所採取的非典型激進貨幣政策,原本目的是為搶救金融海嘯引發的巨大經濟災難,也及時發揮了效果。QE是救命丹,在急症舒緩後,就必須減輕藥量,逐步減少依賴,但聯準會在為歐巴馬連任護盤的強大政經壓力下,將QE當成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加量施打,雖然發揮短期的振奮作用,但也造成愈來愈多的後遣症。
聯準會自2009年3月開始先後實施三輪QE,收購美國公債及各種風險性債券,釋出龐大流動性,壓低長短期利率,對推升美國股市及房市有非常顯著的功效,透過財富效果,讓消費信心大增。
歐巴馬連任後,美股已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前水準,近月更迭創新高;房市亦日益升溫,首季房價較去年上漲逾一成;5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更創5年新高,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最大動能。但是,美國製造業景氣仍反覆不定,就業市場改善亦十分緩慢,充分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是股市及房市新一波泡沫形成的假象,基礎脆弱。
另一方面,QE的後遣症卻愈來愈大:其一,三輪QE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急速膨脹,迄今逾3兆3千億美元,較2008年底膨脹近三倍,目前仍以每月850億美元、每年逾兆元的速度在增加,且購入資產品質不一,聯準會風險控管難度日增;其二,流動性激增無疑是以新一波金融泡沫取代舊的泡沫,無助經濟的健康復甦,最近美國長債利率不降反升,即是經濟泡沫化徵兆;其三,QE引發熱錢流竄全球,造成新興市場國家日益嚴重的資產泡沫及匯率的劇幅波動,不利全球經濟的穩定;其四,最近日本安倍政府師法美國祭出超級量寬政策,更加凸顯QE以鄰為壑本質,作為世界龍頭的美國若不帶頭煞車,全球金融秩序將更形混亂。
鑑於QE效果遞減,但弊病日增,因此,美國聯準會執行QE退場顯已勢在必行,但 QE退場勢必戮破美國股市及房市泡沫,衝擊經濟信心,導致美國經濟復甦中挫。因此,聯準會的盤算是在美國經濟改善訊息更為明確,市場信心較強時,先啟動縮減QE規模政策,透過漸進方式,達到QE全面退場的最終目標。但問題在於,市場對QE縮減規模及提前退場的預期心理已經形成,因而各種反向金融操作提前開始,也造成全球股匯市波動加劇,進而影響美國經濟的表現。
所以,聯準會愈是拖延,各種副作用愈大,作成最終決策的困難度也愈高。預料若無特殊意外,聯準會勢必加速決策過程,在第3季至遲第4季宣布縮減QE規模政策,惟初期縮減幅度可能不大,以免市場受到過大衝擊。
QE退場意味全球資金另一次大挪移,在未來一段時間,QE退場症候群對全球股匯市及經濟的干擾必然愈來愈大。尤其,近來日本股市連續重挫,日圓亦轉貶為升,一度回升至95日圓兌1美元,顯示QE退場已然是安倍三箭政策成敗的最大變數。
鑑於QE對近年亞洲金融及經濟的廣泛影響,QE退埸勢必引發強大反向效應,台灣經濟近況欠佳,尤須戒慎恐懼,政府有關部門應繃緊神經,及早擬妥對策,展現有力作為,才能重拾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2013fed
2013l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