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劉士余為何選擇此時發難?答案或許在本月揭曉

 北京新浪網 (2016-12-09 21:4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金羊毛工作坊」

  金羊毛工作坊:這是典型的劉氏語言風格,「土豪、妖精、害人精、野蠻人、強盜」,長短句結合、排浪式的語句,這是多麼經典的毛澤東式的白話檄文,深入淺出、言之有物,意味深長又千錘百鍊。生於1960年代人,都是深諳「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好學生。

  劉的講話看似突兀,實則順乎邏輯。

  劉士余證監會主席上任之後,除了「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的理念宣示,其他公開講話並不多。然而,這一年資本市場重拳出擊資產管理業務(14萬億券商資管和8萬億基金子公司制度套利遊戲要終結了)、打擊定增等監管套利,金融去槓桿政策一波接一波,監管「亮劍」毫不含糊的。所以說,做投資的不要動輒就喊寶寶心裏苦到處都是黑天鵝這樣的話。

  然而,唯獨對持續佔據頭條一年之久的萬寶之爭和險資舉牌,監管保持了沉默。這背後是監管分割之下管理層都不言說的監管競爭和套利。在公開場合,誰都不願意把皇帝的新衣揭穿。

  從恆大炒作梅雁吉祥的吃相,到前海南玻的霸道,眾人皆知,舉牌之風若繼續盛行下去,A股沒有管理層敢把企業認真做好了,格力董小姐、萬科王先生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在成熟市場,舉牌更多是對管理層不作為的鞭策性舉措,到了這廂,卻成了優資企業管理層的噩夢,豬怕肥,牛怕壯,瘦狗最實際。相關規則,應該修繕一下了。

  我們相信,12月3日劉士余疾言厲色的講話,必定是深思熟慮,醞釀已久之舉。作為一名政治情商智商極高的技術官員,劉深諳媒體傳播之道,況且台下還坐著那麼多基金公司高管。

  我們關心的是,劉為何選擇在此時突然「發難」?這次「亮劍」意味著接下來更多的監管行動,未來的政策傾向會怎麼走?

  要知道接下來的一個季度金融監管改革應該要揭開面紗了,2015年的股災需要一個總結陳詞。劉強勢出擊的背後,更大的金融監管布局又會以怎樣的方式鋪開?未來的新證監會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答案或許就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揭曉。

  也不要孤立地理解劉士余講話,自7月底政治局會議喊出抑制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之後(10月底又重新強調了一遍),中央和地方、中央各部委之間各司其職,對各種房地產、金融投機炒作嚴厲警告、查處,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全面防範經濟金融風險,這已經是總攻口號之下的條塊協同行動。誰都不要把權威人士的話當兒戲了,否則「黨政同責」(房地產調控內部講話出現這個詞多少次了,可數數),是要拿烏紗帽祭新政的。

  當然,劉泛道德化的職責,確實不是傳統技術官僚的話語體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

  微博大V兔主席說,「今天我們希望有一個市場化的法治的環境。監管機構應該首先理清自己的責任:你是規則制定者、裁判,而不應該對市場上的player進行泛泛的道德指控。」

  我點評:劉主席上任不到10個月,CSRC對市場遊戲規則的重新凈化和廓清有目共睹,他接下來還會go on的。

  也有人指責:「土豪」、「妖精」這樣的主觀化、道德化很強的字眼,實在不應該再在政府官員的講話中出現。而且什麼叫土豪?響應黨的號召,在改革開放年代,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就成了土豪?要在道德、道義、人格上被鄙視?這種標籤完全讓人難以理解,實在不應該出自政府官員之口。

  漢語的內涵決定了語言的力度,詞彙的外延則決定了受眾的想像邊界。四兩撥千斤、有的放矢、言之有物,GCD的優良文風傳統,正是大大眼下提倡的。

  附錄:文章:特寫:劉士余脫稿痛批「野蠻收購」

  來源:新華社

  作者:劉慧、王都鵬

  「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了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證監會掌門人劉士餘3日在公開講話中痛批「野蠻收購」,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自就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以來,劉士餘一直低調行事,鮮有公開表態。此次,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劉士余措辭嚴厲,令在場人士動容。不少與會人士通過手機視頻記錄下這段不長但字字鏗鏘的講話。


  人們注意到,在講話中,針對今年以來頻頻出現的「野蠻收購」,劉士余脫稿怒斥:「你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這根本不是金融創新。」

  「雖然並未點明『你』是誰,但是業內人士都清楚其所指是保險系資金。」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說。

  近兩年來,險資舉牌A股上市公司似乎「根本停不下來」,壓著舉牌線增持、減持的事更是層出不窮。恆大增持萬科、陽光保險增持伊利、安邦保險增持中國建築……每一次險資的介入必然伴隨著股價的劇烈波動,甚至對有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構成影響,使得一些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人人自危」。

  有分析指出,七大保險系舉牌最為活躍,分別為恆大系、寶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陽光保險系、國華人壽系和華夏人壽系。

  「有的人拿著金融牌照,進入金融市場,用大眾的資金從事所謂的槓桿收購,實際上最終承受風險的是廣大投資者。」劉士余質問:「槓桿質量在哪裡,做人的底線在哪裡?」

  他警告:「陌生人變成了野蠻人,野蠻人變成了強盜。當你挑戰刑法的時候,等待你的就是開啟的牢獄大門。」

  憤怒的背後其實更體現出資本市場監管的無奈與無力。有人說,資本市場應該「英雄不問出處」,錢來自哪裡並不重要,只要合規合法即可。然而,對資金來源並無監管權的證監會,面對爆發在自己「地盤」上的問題,到底該如何處置,這著實是個考驗智慧的大難題。

  近期,針對恆大人壽股票投資中的「快進快出」行為,保監會約談了恆大人壽主要負責人,明確表態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但警告背後,監管部門仍然缺乏相關制度防止險資攪亂「一池春水」。

  如何讓一些險資從「野蠻人」變成「好孩子」?除了證券監管者的「痛批」和保險監管者三令五申「保險姓保」外,或許還需要各部門聯手,深入探究保險資金的投資之道,讓保險資金真正成為穩定資本市場的價值投資者。



詳全文 劉士余為何選擇此時發難?答案或許在本月揭曉-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209/1970100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