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李國鼎接任經濟部長。
1965年7月美援停止。
1966年 高雄港「加工岀口區」
民國55年全世界第一個結合工業區與自由貿易港區特性的加工出口區在高雄前鎮誕生,迄今建成已50週年了;回頭看加工出口區的發展,沒有當年的舵手「世界加工區之父」前資政李國鼎,帶領國人胼手胝足,就沒有現在的加工出口區,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前副處長洪瑞國回憶指出,歷經半世紀的風華歲月,開彊擴土至今,全台已有十個加工出口區分布於高雄、台中及屏東等地,並由傳統勞力密集產業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技術、知識密集產業,帶動台灣經濟的成長。
榮耀走過半世紀的加工出口區,其蛻變成長是無數企業家與勞工朋友長期奮鬥、淬勵與創新的結晶,管理處特別在加工區歡慶「50」生日之時,以感恩的心籌辦各項慶祝活動,緬懷與感謝共同創造經濟奇蹟之「加工區人」。
洪瑞國說,當年,提起李國鼎先生,幾乎家喻戶曉,尤其加工區人更是無人不知。對加工區之貢獻,僅是他對台灣經建功勞的九牛之一毛。他奮鬥的人生,就如同台灣經建歷史。
民國19年,李國鼎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現名東南大學)物理系,又考上庚子公費留學劍橋名校,37年來台,歷任行政院美援會、經合會秘書長、副主委、經濟部長、財政部長、政務委員、總統府資政。
李國鼎一生參與國家財經重大建設之規畫決策,有經建四年計畫、整頓稅制、關務、獎勵投資、創設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外,更有偉大的十大建設等等,無役不與。
對於加工區之著力,始於李國鼎擔任任經合會秘書長的時候,美經援停止,經合會參酌國內外經驗,研擬設定專區-當時還是海埔荒地的高雄加工出口區先試先行,引進外資及其技術、市場,發展外銷產業。
李國鼎就任經濟部長後,成立高雄加工區籌備處,翌年(55年1966年)12月3日該區落成,僅僅兩年業績幾將達標。他常陪同友邦元首蒞區參訪,以致不少友邦派員觀摩仿傚。李國鼎的貢獻普受肯定,78年世界加工區協會10週年慶大會在高雄舉行獲頒褒獎,各國專家公認他是「世界加工區之父」。
(中時 )
李國鼎(1910年1月28日-2001年5月31日)
德州儀器執行長當年相中香港 張忠謀推薦台灣
張忠謀表示,1968年他在德州儀器已經是IC部門的副總裁,當時,李國鼎是經濟部長,德州儀器和其他美國半導體公司相比,在低工資國家的海外裝配廠的投資,投資步伐落後其他國家,原因是當時德儀的總裁非常理想主義,認為降低生產成本,不應該到低工資國家,應該透過自動化方式降低成本,等到德儀競爭對手都到海外建廠,當時執行長Mark Shepherd告訴他,「你是亞洲來的,亞洲設廠交給你負責。」
當時,亞洲國家當中,Mark Shepherd看中香港,不過,張忠謀當時完成史丹佛的博士深造,求學過程認識了二個從台灣去的優秀同學,張告訴Mark Shepherd「台灣恐怕比香港好」,當時,德儀日本子公司已經聘了一位美國籍的亞洲通,張忠謀請他先到台灣考察,相中了台北中和的一塊地,並且與李國鼎敲定Mark Shepherd來台拜會行程。
張忠謀表示,Mark二戰期間是年美國海軍水手,他對遠東印象,就是酒吧跟舞女,由於他身高有六尺多,從機場到下榻的圓山飯店,坐進當時的計程車非常勉強,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已經不是很好,隔天與李國鼎見面,一個多小時的會晤過程,也不甚愉快。
20190605-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出席「李國鼎百秩晉十紀念講座」,右為科技部長陳良基。(蔡親傑攝)
20190605-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出席「李國鼎百秩晉十紀念講座」,右為科技部長陳良基。(蔡親傑攝)
李國鼎和德儀執行長一開始為設廠地點及智財權談不攏
張忠謀回憶,當天陪同拜會李國鼎,Mark Shepherd提出二項要求,第一,中和的地已經看好了,請台灣當局協助取得,第二,德州儀器很重視智慧財產,請台灣政府尊重德儀的智慧財產。
不過,李國鼎當天的回答很負面,「你們要去中和?我在桃園有個地方,就是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隔壁』,政府希望德儀也到當地設廠」,對於李的要求,Mark Shepherd當場拒絕,強調「德州儀器不與競爭對手在一起」,RCA技術跟德儀相比相對低階,因此堅持到中和設廠,對此,李國鼎說,「這部分我無權決定,還要跟省政府、縣政府去談。」
至於智慧財產權部分,李國鼎回答,「那是帝國主義的東西,帝國主義用來欺負落後國家的東西」,接著,二個人就吵起來了。不過,Mark Shepherd強調,德儀會為台灣創造幾千個工作機會,李國鼎回答,「我會考慮中和投資案。」
當天回飯店以後,Mark Shepherd點了一客牛排,沒想到盤子上竟然有一盤醬油,讓Mark很不滿,張忠謀當時判斷,隔天大概就得打道回府回德州,不過,隔天一早Mark Shepherd突然心情大好,他說,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聽聞德州儀器率團考察台灣,馬上跟德儀的美國總部那邊示好,強調德儀到新加坡設廠,「要什麼都答應」,張忠謀那時心想,當時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才三年,他在德儀待了20 幾年,本來早有外派亞洲的心理準備,他的團隊裡面也找了台灣去的工程師,這下了恐怕沒辦法來台灣了。
不過,後來的發展峰迴路轉,1968年7、8月,德儀日本子公司的亞洲通轉達,李國鼎表達來台設廠的事情可以再去談,當時德儀就由他代表來台與政府談判,最後李國鼎二個條件都答應了,「台灣發展半導體,當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財政部長李國鼎在口述歷史中,自述事前對「十大建設」一無所知,雖然後來全力配合籌款,但在也以「好大喜功」、「歪打正著」形容這種公共建設。
-----------------------------------------
1966 加工岀口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