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 09:53:55
我們在書中或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聽到一種說法"窮秀才“,說明這個人雖然是讀書人,依然很窮的。 在古代有種說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謂的讀書高不僅僅是說明這個人才學高,更應該說是通過讀書你所獲得的回報遠遠高於其它行業才行。
那咱們就聊聊關於讀書高的事情吧! 首先你要明白古代科舉制度下,有鄉試,會試和殿試之說,不過在鄉 試之前,學道內有童子試之說,童子試過關就是秀才,從而擁有了進入更高的行政單位的所謂學校的學習資格。 而在此基礎之上的人稱為生員,他們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取中者才叫舉人; 舉人再參加的就是京城的會試和皇上欽點的殿試,會試取中者稱為貢士; 同理,貢士中參加殿試的一二三甲就是所謂的進士,一甲進士的一二三名就是所謂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像秀才是中國的科舉制度下的一種稱謂,這有點像現在你想要考公務員,但前提是你要有本科的學歷。 而舉人就是像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後的一種稱謂,代表你已經有進入官場做官的資格了。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吧,范進中舉這個故事料想大家都聽過,這部作品是清代傑出小說家吳敬梓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章。 話說范進沒中舉之前是個秀才,經常是被自己的岳父嘲諷,書中原話是這樣。 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 中舉之後是這樣說“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 同樣一個人,前後兩張嘴。只因中舉後,范進能給胡屠夫帶來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
咱們來看看古代秀才的福利:秀才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獲得國家每月發給的糧食和銀兩,稱為食餼(類似現代的獎學金)。 凡取得秀才資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納田糧。公堂上面對縣太爺可以不下跪,可以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個月 還有國家的補貼。
例如范進,他是秀才時,最多是關乎自身利益,可以不用服徭役(古代百姓有義務給國家免費幹活)。 然後有國家發的不多的補貼。對周圍人沒有利益關聯!
這也是為什麼說是“窮秀才”。你想,假如貧窮家庭出身,全靠一人讀書,一家子沒有經濟來源,只靠國家補貼是遠遠不夠的。 而中舉後,也就是舉人就大不一樣了。
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第一,全家人不用納稅納糧。這點很厲害的,這就導致了只要你中了舉人,馬上就有人來“投現”,就是把他的地掛靠到你的名下。然後他以比給國家低的稅率給你交租子。這樣你就保證衣食無憂了!
第二,古代沒有稅務局,交稅一般有立正和秀才了,舉人了共同完成。 紅樓夢中有一句,“做官的親戚,收稅的朋友”,可見古代稅務人員(尤其是農業稅)真的不在國家官員系列裡面。 而當時收稅時候的貓膩更是多的不得了。你是舉人你就有資格參與進去。
第三,舉人可以與縣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縣衙,因為舉人與他們中的姣姣者,進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有人說舉人在野,進士在朝,共同操縱天下士風輿論。
這也是後來胡屠戶為什麼對范進好了,一是范進能給他帶來實際的利益,另一個是本身范進的社會地位提高了。 咱們再來看個有關“詩仙”李白的例子。李白既是詩仙也是有名的酒仙,說白了就是一個酒鬼;離了酒,不成詩。
關於李白愛喝酒他自己在《襄陽歌》中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這雖是誇張之詞,但也看出“詩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兩,恐怕不在話下。 那問題來了,李白喝酒的錢從哪裡來?你不能說小文俗啊! 這是個很真的事,喝酒總要付錢吧。
要知道古代糧食並不富餘,既是在盛唐酒的價格也不便宜啊。 像李白這樣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裡去弄買酒錢? 他種田不會,做工不能,經商不肯,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哪裡來的喝酒錢。. 其實,最主要還是國家給的俸祿,李白當時雖然沒有參加科舉,但經人舉薦在翰林院工作。 在翰林院工作這是相當了不起,如果是按正規的科舉制度,要是狀元、榜眼、探花才有資格進去的。 那些這麼是什麼意思,就是想表明當時的封建官場是級別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是才會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錢! 古代舉人是已經有做官的資格了,所以才不會窮;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才會有“窮秀才”!
原文連結:https://read01.com/5K32z.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