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穆迪:中國債務占GDP比重升至280% 國企負債占四成(圖)

2016/05/11 來源:中國國際新聞台


中國債務占GDP比重:加總(白色);企業債(黃色)、家庭債(玫粉)、政府(大紅色)

北京時間周二(5月10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表示,涵蓋所有行業在內的中國債務已經增加至GDP的280%左右。其中,國企負債佔GDP約115%,可能需要重組的國有企業債務或相當於GDP的20-25%,且中國面臨或有債務上升的風險。

這是繼3月2日,穆迪調降中國債信評級展望引起輿論譁然後再次率先發布中國債務數據評估信息。上次目的將中國債信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所提及的一個原因就是國有企業構成的風險。

穆迪強調,中國若不進行國企改革,其或有負債可能會繼續上升。如果某些國企在償債時遇到困難,政府可能需要承擔其部分或有負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承擔的成本可能變得高昂。

此前的3月2日,穆迪曾將中國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包括:中國政府債務上升、資本外流導致的外儲下降和推進改革的不確定性。

更早前的2月中旬,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聲明稱,因低利率和公司舉債促使債務激增,中國債務與GDP占比已攀升至232%。中國面臨系統性風險,評級面臨潛在壓力。

此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中國債務占GDP的249%,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整體債務占GDP的237%。

相關報導:官媒發文警告債務飆升風險 中國須直面不良貸款問題

人民日報整版刊登了對權威人士的採訪報導,文章稱,中國須勇於面對不良貸款風險,要不掩蓋和拖延。

中共中央的主要黨報發表文章表示債務堆積的風險引發擔憂,中國需要直面國內的不良貸款。

《人民日報》周一在頭版下半部和第二版整頁刊登了對未具名權威人士的採訪,表示「高槓桿是『原罪』」,在高槓桿背景下,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等都會上升。

報導援引該權威人士稱,中國應當將去槓桿優先於短期增長,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的幻想。報導表示,中國需要主動應對處於上升趨勢的銀行壞帳,不掩蓋和拖延風險。



野村控股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趙揚表示,整體上,該報導表明未來政策放鬆可能更加謹慎,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快改革步伐。趙揚在報告中表示,類似的評論文章在過去產生過重大影響。

中國債務的累積速度以及正在下降的單位信貸經濟回報,都加劇了市場對中國將出現金融危機或日本式增速滑坡的擔憂。

警鐘敲響

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底警告表示,未來幾年,中國面臨的銀行業危機風險上升。周五,里昂證券警告說中國不良貸款的真實水平可能至少是官方數據的9倍,暗示潛在損失或至少達1萬億美元。惠譽表示,官方數據顯示的1.67%不良貸款率低估了實際水平,這是分析師的一個普遍看法。

《人民日報》採訪的權威人士表示,「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那就要命了。」

債務堆積

彭博行業研究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債務累積速度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快的。彭博行業研究預估,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攀升至247%。

該評論文章指出,今年伊始發生的股市匯市動盪,反映出金融體系一定的脆弱性。

文章提及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前提出的銀行「債轉股」以降低中國企業過多債務的問題。

評論文章指出,儘管一般來說要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文章說,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經濟政策的重心;中國經濟即使不刺激,增速也跌不到哪裡去,但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