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17 日 16:48 | 分類 中國觀察
歐盟實施負利率的副作用非常多,其中歐洲大型銀行已受到衝擊,負利率不但會侵蝕銀行獲利,最近受到最多關注,最令投資人擔心的未爆彈其實是所謂的 CoCo 債 (應急可轉債),可能會成為引爆新一波雷曼風暴的導火線,且別以為風暴侷限歐美,事實上發行 CoCo 債最大量的其實是中國的銀行。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穆迪 (Moody) 數據,2014 年中國銀行總共發行了 590 億美元的 CoCo 債,相當於全球三分之一。CoCo 債是一種在發債銀行資本下降到原先約定的門檻以下時,可強制轉換為普通股,銀行發行這種債券可增加吸收損失的資本要求,特別是在市況不佳的時候,可滿足資本適足率救急用。
這種債券能廣泛通用全球且受到投資人歡迎,是因為殖利率高,約 6-9%,大型銀行債券受到偏好,是因為他們資本要求較高,且信用較好。由於市場相信中國政府支撐國有銀行,使得中國內銀 CoCo 債也受熱烈追捧。
中國銀行發行新債券取代舊債券是受需求驅動,因為舊的次級債在巴塞爾協議下不符監管資本規定,對提高資本適足率沒幫助。中國銀行在去年底前舊的次級債有 1,070 億美元。
中國銀行發行 Coco 債另外一個原因是要美化資產負債表,並提供額外資金,以應付 2018 年底生效的新監管規定。
去年全球發行 1,740 億美元 CoCo 債當中,歐洲銀行占半數,亞洲銀行占 39%,目前仍是大型銀行的市場。銀行開始發行這種債券是在 2009 年,發行量大增是因為當時大部分政府與企業債券殖利率都很低。
當時這種債券受到很多批評,包括缺乏債券人保護,即使發行單位仍能分紅,但發行銀行有自由裁量權,可以取消這種債券的利息,上週歐盟大型銀行股暴跌,就是因為市場擔心銀行獲利大減,這種可被拿來應急的債券會讓投資人血本無歸,手上可能只剩下自己不想要的銀行股票。去年英國監管單位禁止對大眾市場發行 CoCo 債,提醒投資人必須了解這種風險。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中國大型銀行一級資本適足率,目前穩定在 11.5% 左右,但比率若降至 5.125% 以下,CoCo 債會被強制轉換為價值遠低於原來購買價格的股票。若中國銀行資本大減,加上有大量 CoCo 債轉換為銀行股權,可能觸發市場恐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