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05:00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人民幣續貶,傳市場掀起舊約換新約潮,以減緩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斷頭壓力,金管會決定鎖定十家銀行展開清查,以了解銀行協助客戶方式是否合理,並避免製造更多未爆彈。
據了解,金管會列入清查對象的十家銀行,包括七家承作量大的本國銀行:中信、富邦、國泰世華、台新、大眾、玉山及新光銀行,另外還有花旗、渣打及澳盛等三家外銀子行。
這波人民幣貶值,再度讓TRF客戶面臨追繳保證金壓力,銀行損失風險也增加,已有金控因此增提損失準備,導致12月出現虧損。
金管會銀行局高層昨(10)日表示,主要會了解銀行協助客戶減輕追繳壓力的方式有那些?合不合理?徹底掌握後,金管會才能「對症下藥」。
業者表示,客戶簽一個新的TRF契約,賣出選擇權後,會有權利金收入,就可以拿這筆錢,用來付被追繳的保證金,暫時解除付不出保證金的壓力。
簽訂的新契約,出場價格一定不同過去舊約,例如兩年前訂的契約是人民幣6.3、6.4元兌1美元,現在可以訂到6.9、7.0元,人民幣匯率若趨穩或未再大貶,就有機會獲利。
但新契約也有可能讓客戶的風險加大,如果人民幣繼續大貶,一個TRF風險變成兩個TRF風險,「以債養債」的結果是讓TRF這顆未爆彈愈長愈大。
銀行局高層表示,衍生性商品是非常客製的商品,必須逐一了解契約內容。如果確定新約換舊約對客戶有利,在新契約的期初保證金規定上,金管會可以另作思考。
金管會正預告修改相關法規,強制銀行必須對TRF收期初保證金,新規定預計1月下旬才會正式發布,未來也有函令微調空間。有銀行抱怨,現在想用新約幫客戶解套,但依新規定得繳不少的期初保證金,客戶不見得繳得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