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5日 04:10 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進口晶片金額概況 中芯CEO邱慈雲 (資料照片)
全球半導體界再傳重大消息!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華為,與美國高通(Qualcomm)、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23日在北京結盟,宣佈共同投資組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製程,打造中國最先進的積體電路研發平台。
習近平、比利時國王見證
綜合中外媒體報導,這場簽約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比利時國王菲力浦見證。新公司由中芯國際控股,華為、高通、IMEC各占一定股份,中芯CEO兼執行董事邱慈雲擔任法人代表,中芯副總裁俞少峰擔任總經理。
研發中國的FinFET製程
公司成立後,初期將以14奈米量產製程研發為主,未來將研發中國的FinFET製程。同時,新製程研發將在中芯國際的生產線上進行,中芯也有權獲得新製程的量產許可。
大陸媒體指出,這起合作案引人注意的,還有全球IC設計業龍頭高通。去年,高通被中國政府以「反壟斷」打擊後承諾,將授權中芯14奈米技術,如今算是落實承諾。
中芯國際目前為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 8吋晶圓月產能約14萬片,12吋晶圓月產能約5萬片。現階段已量產的最先進製程為40/45奈米;28奈米則進入與客戶共同開發的階段。
報導指稱,這次讓高通以股東身份加入製程研發過程,可以顯著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加快先進製程投片時間,尤其是對產品做針對性的開發。
至少要3至5年後才有成果
不過,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認為,此次的跨國合作案,成員確是一時之選,然而若估量從投入研發到未來推出成果所需的時間,至少要3至5年後才能顯現,短期內幫助恐怕有限。
據了解,隨著中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每年均需向海外進口大量晶片,2013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高達2,322億美元,高過原油進口額,為中國單項進口額最高的商品。以數量來看,中國進口台灣的晶片最多、佔總數的28%,其次為東協(18.8%)、日本(9.5%)、美國(9.3%)與韓國(8.6%)。
為避免受制於人,去年中國政府宣布,要大力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除了砸下大批銀彈成立產業基金、聘用國外人才,並與業界展開各式聯盟,希望能在IC設計與製造上培養出本土勢力。(工商時報)
2015 中國IC製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