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聚焦中國》企業債違約內幕…殺雞儆猴

【2014-03-18/經濟日報 記者 劉永祥】

中國債券市場爆發首例公司債違約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坦承,雖不樂見,但個別金融商品違約的情況難以避免,同時強調「必須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數額驚人的地方政府債務及規模龐大的影子銀行持續被點名,上海超日太陽能日前無法如期全額支付債券利息,企業債務違約問題頓時浮上檯面。

3月7日超日太陽能違約當天,市場傳出「山西某鋼廠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英國金融時報隨後報導,山西第二大鋼鐵企業海鑫鋼鐵因未能償還已逾期的銀行貸款,成為企業債務違約的又一案例。

海鑫鋼鐵的案例讓外界更加擔憂,中國債務違約的連鎖反應是否會被觸發?

持悲觀看法的人士認為,企業債務違約會一個接著一個發生,違約潮會導致投資人失去信心,把資金撤出中國債券市場,進而引發另一波違約潮,最後企業將難以取得新資金。

不過,部分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人士相信,中國不會容許這種情況發生,一旦市場出現發生系統性危機的跡象,政府就會出面干預;讓超日太陽能違約,只是對市場發出警訊。

更有人強調,出現個別違約事件對中國及投資人都具有正面意義,違約案例能讓投資人對中國債市風險有適當的評估,也能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及促進企業的良好治理,有助市場更健全發展。

由於中國經濟走緩,加上許多產業嚴重生產過剩,再次出現企業債務違約案例的可能性極高,因此,中國政府對企業債務違約的處理態度變得極為重要。

過去為避免企業違約引發不樂見的經濟紛爭,中國政府往往會直接出資或透過銀行向企業伸出援手。在超日太陽能違約後,現在市場開始推測,主張強化市場機制的習李政府可能會讓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違約,藉此讓投資人自行注意投資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更引述熟悉中國政府思維的人稱,李克強有意利用一些受到高度矚目的違約案例,來警告金融機構及影子銀行要注意借貸風險,海鑫鋼鐵可能就是測試案例之一。

報導指出,海鑫鋼鐵的困境正好能夠反映多項中國政府宣示要解決的經濟問題。

中國鋼鐵企業正面臨產能過剩、高負債及市場走弱等困境,超過一半的鋼企都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海鑫鋼鐵並非中國前30大鋼企,官方可能有信心,即使讓它違約甚至關閉,也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鋼鐵貿易商擔心,海鑫深陷三角債,它又是一家信用擔保公司的主要投資者,違約或倒閉都將牽連甚廣。

至於中國企業債務整體風險,巴克萊資本分析師常健認為,未來只會出現「選擇性的違約」,主要是在能源、造船、鋼鐵、水泥及房地產等領域;另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也可能出現違約案例。

儘管多數分析師的看法與常健相近,但也不能忘了全球未能預見2008年金融風暴的慘痛經驗。正如李克強所言,大家都不樂見中國企業債務違約引發連鎖反應,因為代價實在太大。

【2014-03-18/經濟日報/A12版/兩岸話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