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美國頁岩氣 真的來台了?


作者:陳良榕 2013-12-10 天下雜誌537期

頁岩氣爆發,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價格只要台灣的四分之一,甚至被視為核四的替代方案之一。 然而,台灣卻無福大規模享用……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端的沼澤區,有個名為「喀麥隆」(Cameron)的液化天然氣接收港,原先是為了進口中東天然氣而蓋。但命運坎坷,二○○九年剛完工,就撞上一場震驚世界的頁岩氣革命。

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不需要進口了。耗資數十億美元興建的港口,從此成了「蚊子館」。

最近峰迴路轉。業主桑普拉液化天然氣集團(Sempra),剛通過聯邦政府核可,要將這裡改裝成液化天然氣出口港。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二○一七年,開始出口最新的美國名產:「頁岩氣」。

台灣中油董事長林聖忠向《天下》證實,中油已在今年九月與美國廠商簽約,向美國政府正式申請頁岩氣出口台灣。

歐巴馬政府的頁岩氣政策,是優先出口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約國。像台灣這類非締約國,須經能源部個案審查。至今已通過五個出口案。中油是第六個送件,目前排行待審案第一位。「最快可能明年一月通過,」林聖忠表示。

他強調,這次合約以「試水溫」為主要目的,採購量約在一百萬到兩百萬噸之間。不到台灣一年用量的一○%,「量不算太大。」

中油天然氣事業部執行長陳傑源則透露,「我們拿到的價格相當好。」

林聖忠是個學者型的技術官僚,一年前,才由經濟部政務次長轉調中油董事長。正好趕上這波美國頁岩氣革命。

早年曾參與WTO談判的他,對這個衝擊世界的議題興趣濃厚。上任不久,便接受艾克森美孚邀請,到德州實地考察頁岩氣開採實況。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開採現場離住家僅距離兩、三百公尺,竟然無人抗爭。「顯然德州人對這個習以為常,」林聖忠說。而環保意識高漲的加州,便立法禁止開採頁岩氣。

林聖忠到德州,正值美國朝野爭辯是否要管制頁岩氣出口的關鍵時刻。

由於天然氣也可用來生產石化業的主要原料「乙烯」,成本只要石油的三分之一,美國石化業因此競爭力大增。以陶氏化學為首的美國業者,積極遊說政府,禁止頁岩氣出口。讓美國獨享頁岩氣的好處。

決定的關鍵是一份研究報告。美國智庫NERA,評估了十五個情境,最後得出結論:頁岩氣出口對美國經濟有正面影響。

歐巴馬因此拍板定案,頁岩氣優先出口FTA締約國。

價格只要台灣的四分之一

頁岩氣革命造就一個常在媒體出現的熱門新單字:「fracking」(水力壓裂法)。對於這個全球鑽探業的技術創新,林聖忠有第一手觀察。

所謂「水力壓裂」,是先用炸藥將富含天然氣的頁岩層炸鬆,然後高壓灌入大量含砂的水。「砂是用來撐住鬆開的岩縫,等於留了氣孔,」林聖忠解釋。頁岩氣就從這些細縫源源不絕地冒出,直到耗盡為止。

這是頁岩氣產業一個關鍵特徵。OPEC產油國可以一聲令下,就關起油井「調節價格」,但「頁岩氣是關不起來的」林聖忠說。

這也是當前美國頁岩氣價格會如此低廉,僅及台灣四分之一的主要理由。

基礎建設跟不上

頁岩氣革命無預警的突然爆發,短短五年間,美國天然氣產量暴增三成。但負責消費天然氣的石化廠、發電廠,或者出口的專用港,都需要至少五、六年時間建造。

基礎建設根本跟不上」一位長期觀察頁岩氣的業者表示。

等到頁岩氣開始出口台灣的二○一七年,美國投資上千億美元的多座乙烯、肥料、煉鋁新廠開始投產,本土天然氣用量大增,氣價勢必上漲。而且,美國的頁岩氣出口政策,也可能出現大轉彎。

最近一次訪美,林聖忠便向美國能源部副部長波樂門(Daniel B. Poneman),表達這個隱憂。
波樂門安慰他,未來最多就是凍結新申請案,已簽長約的外國買主不用擔心。但他也強調,美國不會毫無限制出口頁岩氣,還是會經過「全方面考慮」。

這位副部長,可能是近年台灣政商界拜會的最高層級美國官員。

這全拜歐巴馬要靠頁岩氣救經濟之賜。台灣是天然氣進口大國,佔了全球五%的貿易量,而台灣天然氣獨家進口商中油,更名列世界前四大買主。難怪林聖忠在美國備受禮遇。

當廉價頁岩氣即將來台,不少資深能源業者都會想到,天然氣發電會因此成為核四的替代方案嗎?事實上,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便在今年一場演說中,將「頁岩氣革命」列為廢核主要理由之一。

供需兩端 都碰到瓶頸

因為天然氣原本就是傳統發電方式中最低碳、低污染的,缺點是太貴。如果頁岩氣進口台灣,可讓平均氣價大幅下跌,那就太完美了。

然而,事情並沒這麼單純。從美國到台灣,太平洋兩端的供需兩端,都有重大瓶頸。
包括前述的喀麥隆港。美國所有天然氣出口港都在墨西哥灣,要運到台灣,得經過巴拿馬運河。

雖然該運河即將在二○一五年完成拓寬,讓體積龐大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得以通過。但業界人士指出,巴拿馬運河的拓寬計劃,制定於頁岩氣革命之前,並未將二○一七年之後,美國龐大的天然氣、乙烯的亞洲出口量列入計算。未來巴拿馬運河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塞港」,恐怕難以避免。

最近訪台的美國運輸部暨海事管理局資深官員萊斯尼克(Keith Lesnick)承認這是個大問題。他表示,美國副總統拜登已致力斡旋,尋求解方。

在台灣方面,瓶頸出現在接收港。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陳詩豪評估,如果以天然氣發電完全取代核四,則台灣一年將新增四百萬噸天然氣進口量,台灣現有台中、永安兩座天然氣接收港已接近滿載,勢必興建第三座接收站。

然而,這座接收港現在還在紙上作業階段。一位中油天然氣部門主管表示,客戶「台電」不提購買需求,中油當然不能自己先蓋。「他們就一直舉棋不定啊!」

蓋一座天然氣接受港非同小可,中間涉及環評、填海造地、精密昂貴的儲氣槽建造,經費更是百億起跳。而且,中油主管估計,蓋好至少得花上八到十年。

也就是說,又好又便宜的頁岩氣,台灣跟美國一樣「基礎設施跟不上」,終究無福大規模享用。

但,「總是不無小補啦!」林聖忠微笑著說,頁岩氣進口,至少可讓國內天然氣價跌一點,紓解一下中油的民怨壓力。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483#sthash.XradosAS.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