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類固醇背後的真相和誤解

http://www.chhw.mohw.gov.tw/?aid=508&pid=101&page_name=detail&iid=1917

張貼日期 2013-03-20

免疫風濕科

一聽到「類固醇」,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畫面就是我會不會變成月亮臉水牛肩,接著就是許多恐怖的畫面。所以,醫生開的藥,可以打折就打折,能隔天少吃一次就少吃一次,最後造成病情起伏不定或惡化。

什麼是類固醇呢?類固醇的正確名稱為「副腎上腺皮質激素」,本身具有強力的抗發炎免疫調節的作用,對於一些發炎性的疾病如許多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多發性肌炎、腎絲球腎炎、發炎性關節炎、硬皮症、血管炎)、氣喘過敏性疾病、頑固性溼疹、過敏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腦部水腫、某些發炎性的神經病變及癌症(如淋巴癌)等的治療效果,常常有立竿見影之效,所以很多坊間將之稱為美國仙丹。

對於這樣的一個「神藥」,大家的心理是又愛又怕,因為即便是美國仙丹,還是少不了會有一些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及應該注意的事項。病人常擔心的類固醇副作用為:月亮臉、變胖、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水腫、容易感染、青春痘、長不高、血糖上升、感染率增加、口腔黴菌感染、體毛增多、傷口癒合力變差等,同時還會有類固醇會傷腎或累積於體內的迷思。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類固醇」就是治病救人的仙丹,但使用不當當然會帶來副作用,它都像一把寶劍,能夠救人也能傷人,所有藥物都是如此。所以,如果可以遵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再依病情調整藥量,就可以在治療過程中,讓類固醇發揮最好的作用同時避免副作用,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耐心以及配合醫師的指示。

含有類固醇的製劑種類繁多,大致可歸納為口服型、注射型、吸入型及外用型。以下特別針對病患常有的迷思,一一說明:

Q1.為什麼我的疾病需要用到類固醇?
所謂的免疫系統疾病,表示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失去控制了,而產生自己攻打自己的現象。類固醇可以像踩煞車一樣,重新控制失調的免疫系統。所以,醫生會在早期先用較大劑量的類固醇來治療,就像大火延燒時要請消防隊用大水去救大火一樣,使病情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的控制。

Q3.類固醇會傷身體,不是嗎?
類固醇的代謝是經由腎臟排出,但不會堆積在腎臟內,也不會累積在體內。長期使用的病人,可能會造成腎上腺的功能暫時受到抑制,所以不可以隨意停止服用藥物。

Q4.我最近控制得不錯,可不可以自己停藥?

絕對不可以。因為人體每天會分泌7.5毫克左右的內生理性類固醇(可體松,cortisol),而且有一個生理週期。早上體內的可體松量最高,下午到最低點。當長期服用超過三顆以上的類固醇,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會抑制這個自動分泌的功能,此時如果突然停用藥物,將會產生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如全身虛弱、嘔吐、低血壓或全身酸痛不適等。很多病人因感冒而突然停用類固醇,導致低血壓及休克反應,應特別注意。不過,這不代表您一定不可以減藥或您得終身服藥哦!

(可體松是體內主要的醣性皮質賀爾蒙,由腎上腺皮質合成及分泌,經過下視丘腦下垂体等分泌之CRH、ACTH等激素控制,是生命中的必需品。可體松可以控制碳水化物、蛋白質、脂質之代謝,維持正常血壓,抑制過敏及炎症反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