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金融雲端: Swatch斷鏈危機

2011年12月13日

泰國水災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衝擊,近日逐漸浮現,充份凸顯供應鏈的脆弱。最近在鐘錶業,也發生供應鏈危機。全球最大錶商 Swatch,希望逐步停止供應錶芯予其他瑞士同業,令不少倚賴 Swatch提供零件的名牌錶商,隨時因為無錶賣而有結業危險。

不說不知,原來 Swatch旗下的 ETA,是瑞士最大的錶芯製造廠,並且供貨予不少競爭者,在當地的錶芯市場佔有近乎壟斷地位,即使第二大的錶芯廠 Sellita,也有半數貨源來自 ETA。

打爛中小型錶商飯碗
Swatch為了應付亞洲區的強勁需求,兼且提升技術,集中製造自己的高價手錶如浪琴( Longines)、歐米茄( Omega)、天梭( Tissot),及寶璣( Breguet)等,計劃由明年開始,逐步減少接其他同業的錶芯定單。首階段是將明年供貨下降至2010年的85%,瑞士的競爭監管機構已批准有關做法,並正審議 Swatch要求全面停止有關業務的申請,料明年下半年有結果。

鑑於 Swatch的壟斷地位,其他錶商要取得「瑞士製造」的 Q嘜,短期內可能無計可施,要自行開發及製造錶芯,不但花費大筆投資,而且時間以年計。因此, Swatch此舉無異打爛了一些中小型錶商的飯碗,所以即使瑞士政府已批准有關決定,但 Swatch仍被多家同業包括康思登( Frederique Constant)、豪雅( TAG Heuer)、依度( Edox)等,入稟要求司法覆核,擔心有數家錶商會因為找不到機芯貨源而結業。他們形容, Swatch的停止供貨,衝擊媲美70年代日本電子錶對當地傳統鐘錶業的顛覆。

康思登、豪雅及依度等正入稟要求司法覆核 Swatch減少供貨。

亨得利或漁人得利
作為 Swatch的同業,而且全部不是廉價手錶,是動輒上萬元的名牌錶,竟然將最重要的工序外判予最強的競爭者,而且一路沒有兩手準備,我開始時覺得很奇怪,這不是主動把咽喉給人揑住嗎?是做生意的長遠之道嗎?我估計,出現這種安排,是因為 Swatch的生產線確實很強,從成本與質量角度看,肯定比自家製好,所以同業不惜一博。

再者,我相信這是有歷史因素,80年代瑞士鐘錶業奄奄一息,不敵其他地方的廉價出口競爭,多家瑞士錶商被銀行接管,最後由 Swatch憑創意殺出一條血路,帶來行業復興。因此, Swatch素有負起推動瑞士鐘錶業發展的龍頭角色,不過,任何歷史任務都有終結的時候。
我在想,若果 Swatch的競爭者,因為錶芯缺貨而產量驟減的話,那 Swatch持股逾兩成、兼且代理 Swatch不少名錶的亨得利(3389),可能漁人有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