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2011-04-19 台灣主權信用評等展望調降之影響與警惕

作者:劉憶如 2011-04-19 天下雜誌313期

在標準普爾的信用評等報告中,台灣得到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
為何在亞洲諸國中,唯有台灣不斷退步?

標準普爾對台灣主權信用評等報告日前出爐,綜合長短期及未來展望評等,台灣得到一個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不但相較於台灣自己的過去是最差的,即使是和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也只有台灣的評等展望是「負向」,而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穩定」或是中國大陸的「正向」展望。

這樣一個縱向橫向都對台灣不看好的國際評等結果,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又顯示什麼樣的意義與警惕,實在值得我們深思與正視。

首先,這個信評的結果會造成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增加了台灣所有企業海外籌資的成本。這是因為一般而言,「主權信評」為這個國家所有的「企業信評」設立了上限,幾乎沒有超越的可能。因此,當台灣的主權信評被調降,其實全台灣的企業皆受到負面的影響,若要在海外籌資,像現在在台灣已蔚為風潮的企業發行ADR、GDR、ECB等國際金融商品,更是會因為主權信評調降而直接增加了資金的成本。

第二,主權信評的展望為「負向」會使得外資更不願意到台灣來投資。這是因為不論是長期性的外人直接投資,或是短期性的外資金融投資,皆會參考國際信評機構的主權評等,因此將更使外資怯步。

其次,就意義與警惕面來談,標準普爾此次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展望的三個理由中,除了兩岸關係緊張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外財政惡化是報告中著墨最多的,我們因此針對此項因素進一步觀察。

標準普爾的報告中指出,台灣已陷入「結構性財政赤字」的困境,也就是台灣的財政赤字問題不見得會因為日後景氣復甦而隨之好轉。另外,報告中亦指出看不見台灣所謂「五到十年財政平衡」有什麼具體的規劃,這與我們一向質疑財政部在編織「國王的新衣」,同樣是基於因為看不到具體規劃,因而無法看出五到十年後要如何平衡,是一樣的道理。

(全文未完,立即成為訂戶觀看全文)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0918#sthash.R5xi78Qs.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