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走廊》10號公報熱 讓數據說話
【記者/李淑慧】
第10號公報要不要在今年如期實施,爭議真是沒完沒了。上周五(9日)竹科廠商向馬總統告御狀,同時間金管會主委陳冲明確表示「絕不延期」之後,上周六六大工商團體又發表聯合聲明:「暫緩實施10號公報」。
企業界與官方的過招,每天都有新花樣。第10號公報的「知名度」愈來愈高,成了大家都耳熟的會計公報名稱。不僅立委加入「暫緩實施第10號公報」的宣示陣容,現在連一向只討論扁案的有線電視政論節目,討論主題赫然也是「第10號公報」。
第10號公報真是得天獨厚,比起34號、35號、40號公報這些「姊妹們」,引起更多外界的青睞。每天在數字堆打滾的會計師,大概作夢也沒想到,艱深複雜的財會公報準則,竟然有一天可以大剌剌地出現在政論節目中,成為眾多名嘴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標的。
不過,「第10號公報內容到底是什麼?」恐怕沒幾個人答得出來;再問:「新舊第10號公報的差異在哪裡?」更多人可能啞口無言。
如果連第10號公報的內涵都搞不清楚,大聲疾呼延後實施第10號公報的訴求,就顯得薄弱。
前幾天大成鋼公布去年提列的存貨損失,就說是第10號公報惹的禍,也讓外界以為第10號公報真的是深水炸彈。不過,真相是,大成鋼去年底的財報,根本沒有套上第10號公報。
一項政策要不要實施,當然需要很多的討論。但辯論議題不能只流於「感覺」、「理所當然是這樣」,而要拿出證明、數據。況且,這次很多聲音是「別人吃米粉,我喊燒」的旁觀者,模糊了第10號公報的本質。
【2009-01-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