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04年6月30日 星期三

余振華0.13微米銅製程


1997 IBM發表的銅製程技術 兜售台積電聯電

台積電於1987年創立,最初的技術來自於飛利浦公司,最開始台積電從量產0.8微米芯片開始發展。原本是台積電仰望飛利浦的技術,但是後來台積電逐漸趕超。發生如此重大反轉變化的關鍵是,台積電於2000年開始投入研發的0.13微米銅製程技術。而余振華是當年帶領台積電開發0.13微米銅製程的重要人物。 

余振華在一次人物專訪中談到,大約1997年,台積電獲悉了IBM發表的銅製程技術,那是台積電第一次聽到銅製程,以前都是用鋁!銅的電阻係數比鋁還要低三倍,當電流流量大時,會產生電遷移 (electromigration)現象,而電阻係數低可以降低電遷移所導致的原子流失。對於半導體技術來説,阻抗低是一項優勢。但是之前銅製程的技術尚未成熟,只能先開發鋁製程。

余振華透露,台積電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自行開發銅製程。當時,IBM 想要把這個技術賣給台積電,而台積電認為IBM技術不成熟,不如自己幹。後來余振華帶領一組開發團隊到台南,前後待了一年半。而那時候聯電則向IBM買技術,兩家公司用不同方式競爭銅製程的未來。

當時余振華帶領着一支獨立的研發團隊,與IBM領頭的世界級研發大聯盟競爭,戰況極為激烈。「那時候我們在台南,每天早上開會前第一件事,就是先問對手有沒有消息,有沒有開記者會宣佈做出來了。有沒有?有沒有?沒有,好,那開會。晚上開會前再問一次,有沒有?有 沒有?沒有,好,大家晚安。」余振華描述到,可以看出當時與對手競爭的焦灼心情。 

深度 2020/07/18 11:25  半導體行業觀察 

過去十幾年間,$台積電(TSM.US)$的耀眼光芒,讓半導體業界其他企業的進步,都顯得黯然失色。而在公共衞生事件肆虐和國際摩擦日益嚴峻的2020,台積電更是捷報頻頻。

2020年第二季度台積電淨利潤暴漲81%,創下六年來最大利潤記錄,同時二季度佔全球代工市場份額的51.9%.
根據企業追蹤機構CEO Score和韓聯社的分析數據,本週四台積電以總市值3063億美元榮登全球半導體企業榜首,三星其次,然後是英偉達(NVDA.US)和英特爾(INTC.US),博通第五; 再加上傳來其先進的3nm工藝製程也將於明年下半年量產的消息。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台積電能成為今天市值第一,佔據代工半壁江山,造就一代半導體王國。這一路走來,台積電以技術取勝,也見證許多競爭對手的起落,其背後是多種因素使然,或因為張忠謀的帶領,或因為敏鋭的市場嗅覺,或因為多年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或因為對先進封裝製程的追逐,總之,不能一言以蔽之。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在半導體界,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台積電前COO蔣尚義在退休時講了一句話:「當初做的一些決定,事前根本不知道是對是錯,很多決定都是因為執行得很好,才變成對的決定。」對於台積電來説,有三個節點的選擇對其如今的地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IBM早一年研究出0.13微米銅製程

台積電於1987年創立,最初的技術來自於飛利浦公司,最開始台積電從量產0.8微米芯片開始發展。原本是台積電仰望飛利浦的技術,但是後來台積電逐漸趕超。發生如此重大反轉變化的關鍵是,台積電於2000年開始投入研發的0.13微米銅製程技術。而餘振華是當年帶領台積電開發0.13微米銅製程的重要人物。

餘振華在一次人物專訪中談到,大約1997年,台積電獲悉了IBM發表的銅製程技術,那是台積電第一次聽到銅製程,以前都是用鋁!銅的電阻係數比鋁還要低三倍,當電流流量大時,會產生電遷移 (electromigration)現象,而電阻係數低可以降低電遷移所導致的原子流失。對於半導體技術來説,阻抗低是一項優勢。但是之前銅製程的技術尚未成熟,只能先開發鋁製程。

餘振華透露,台積電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自行開發銅製程。當時,IBM 想要把這個技術賣給台積電,而台積電認為IBM技術不成熟,不如自己幹。後來餘振華帶領一組開發團隊到台南,前後待了一年半。而那時候聯電則向IBM買技術,兩家公司用不同方式競爭銅製程的未來。

當時餘振華帶領着一支獨立的研發團隊,與IBM領頭的世界級研發大聯盟競爭,戰況極為激烈。「那時候我們在台南,每天早上開會前第一件事,就是先問對手有沒有消息,有沒有開記者會宣佈做出來了。有沒有?有沒有?沒有,好,那開會。晚上開會前再問一次,有沒有?有 沒有?沒有,好,大家晚安。」餘振華描述到,可以看出當時與對手競爭的焦灼心情。

銅製程的研發完全要靠自己,沒有借鑑。關鍵是,除了銅,還有Low-K 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電容與電阻決定了技術。余振華描述銅是骨頭,Low K像肌肉一樣,這兩者都很重要。台積電是直接在生產線上開發,這要求很高,一步都不能錯,於是在無塵室裏,其他人都穿白色無塵衣,但負責開發銅製程的人員是穿粉紅色無塵衣!因為當時台積電對銅製程不瞭解,怕製程中的污染擴散,因此擬定了非常嚴格的開發步驟。連在裏面走路的路線都在地板上畫好,不能走偏。

嚴謹的開發過程,很快就讓台積電收穫了成果。當時台積電選了幾個客户嘗試銅製程,獲得非常好的成果。於是,余振華的頂頭上司蔣尚義,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跳過0.15微米,直接量產0.13微米。0.13微米是在2000年開始生產,當時遇到網路泡沫,各家公司業績都直線落,但憑藉 0.13 微米台積電不但支撐住了業績,還大幅提升了市佔率。經此一役,台積電的技術,尤其是銅製程相關的技術,從此被肯定為第一流,遠遠的把其他公司甩在後頭。

台積電的銅製程已經走向市場,而IBM的技術卻仍未走出實驗室。十年後,IBM又倒貼15億美元,將代工業務轉給了格芯,徹底退出了代工領域。

銅製程是奠定台積電霸主地位的關鍵技術。那麼,在銅製程之後呢?

張忠謀迴歸,押寶28nm大殺四方

2009年,金融危機的餘韻還在繼續,台積電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內部,蔡力行實行了嚴酷的裁員潮,而且公司新產線良率也遲遲得不到改善,客户甚至取消訂單;外部三星開始進軍芯片代工,並且來勢洶洶。於是已經78高齡退休的張忠謀重新回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