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8年5月19日 星期二

就業情報雜誌:晶圓代工的指標企業

 297期就業情報雜誌

晶圓代工的指標企業

台灣積體電路

十餘年的歲月,宛如在沙基上建城堡的拓荒精神,台積電從一個研究計畫,變成台灣經濟的砥柱,踏著穩健的步伐,重視生產品質與顧客滿意,成為IC明星產業中的指標企業。到底它的致勝祕訣為何?

撰文:簡士傑

       在有「台灣矽谷」之稱的新竹科學園區,園區三路旁台積二廠的入門大廳,迎面牆上「誠信」、「創新」兩句毛筆大字,說明了該企業最重視的經營理念。

  這家總在寂靜中忙碌著的公司,正是台灣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的開路先鋒。1987年台積電剛成立時,台灣半導體業仍是相當冷門的產業,僅有的聯華,倚靠著電子錶和電話積體電路等消費性產品,勉強維生。然而就在台積電成立之後,連帶牽動旺宏德碁南亞等數百億大廠的投資案,但是在生產技術與製造良率的競爭上,台積電始終保持著領先的優勢。

擇善固執的堅持

  台積電的前身,源自於工研院電子所的大型積體電路計劃。這個由孫運璿自經濟部長任內,便力排眾議決定在國內發展的先驅科技計畫,從1985年張忠謀回台(他不是台灣人) (應該用來台灣才是正確)接任工研院院長一職開始,便飛快地成長茁壯(其實張忠謀認為工研院院長 他沒有成功 是失敗)。之後再加上李國鼎、趙耀東等人的全力支持,台積電便在當時輿論一片質疑聲中正式成立了。率領半導體大軍的張忠謀,並不受外界稱他為「賭徒」的聲音所干擾,堅持發展「專業代工」的方向,現在事實證明,踏實穩健的經營戰勝一切的流言蜚語。

  對內講求品質、對外重視客戶的專業態度,是台積電在國際市場中屢戰屢勝的利器。當初Intel聞訊來台準備找晶圓代工廠,發現台積電有266個缺點,合作計畫因而作罷;半年後台積電努力將缺點降到66個,再過半年,只剩下6個。這種飛躍式的倍數進步,讓台積電順利地獲得了Intel的認證;更重要的是,接踵而來的製造訂單。「在ISO 9000還沒出現時,Intel的認證就像尚方寶劍一樣,可以『過五關斬六將』的!」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266個缺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