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4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細數卅年興衰史 ---房市交易法制化即將到來


鑑往知來 細數卅年興衰史---房市交易法制化即將到來

【洪雅齡】萬丈高樓平地起。國內房地產發展如同蓋房子一般,近30多年來,從四層公寓到50層以上超高層大樓,由預售房屋興起到預售制度存廢爭議,與國內政經局勢發展息息相關的房市,正邁入交易制度法制化的時代。

國內房地產市場約從民國50年開始發展,當時都市建設百廢待舉,住宅需求殷切,逐步吸引企業投入房地產業,是房地產市場的濫觴期。

在這個年代,由於都市土地有限,國內土地利用漸趨多元化,自大陸來台的大陸工程公司,挾工程技術及經驗優勢,於民國50年興建台灣第一棟四層公寓--光武新村,並公開銷售。這項做法,開始帶動房屋朝向高層發展,而且成為土地持分區分建物所有權產權出售方式的開端。

為因應住宅需求的快速成長,建築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設立,房屋供給量逐漸增加,這時期的代表企業是民國53年成立的國泰建設公司。宏大不動產顧問公司調查,民國60年後,國內每年建築物面積增加一百萬平方公尺(約31萬坪),房地產規模逐漸形成,可說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期。

60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並帶動國內預售屋制度的興起。民國62年,中東戰爭引發第一次能源危機,造成全球性通貨膨脹,在投資保值心理驅使下,投資人爭相購買房地產,促使建商推出預售制度,以在短期間不必支付全額房屋價款方式,增加投資誘因。

到了70年手代,政府提出課徵空地稅、調查房地產交易資金來源等政策,使一些在60年代不懂財務規劃,又過度擴張的建商,如華美白宮金記等建設公司,都因財務出問題而相繼倒閉,是房地產市場如股市重新「洗盤」的關鍵期。

民國74年太平洋房屋公司成立,帶動國內房屋仲介店頭發展,至今仲介店頭式連鎖發展競爭激烈,中古屋交易逐漸步入正軌。

有些關鍵性人物,影響了房地產業的發展過程。50年代成立的華美建設董事長張克東,因興建高格調房屋聞名,六十年代時並曾以產權持分銷售方式處理「芝麻酒店」;眾利投資公司董事長劉成懿也以不動產持分方式,銷售「財神酒店」,但因遭逢景氣起伏,加上經營不善,之後都成了「爛攤子」。不過,這些創新作法至今仍為部分建商使用,這些「名人」也成了房地產發展史中的「梟雄」。

房地產代銷業鼻祖是六十年代台北房屋董事長葉條輝。他以自創一格的廣告行銷方式賣房子曾引起轟動,也創造了預售屋制度。雖然台灣房屋70年代時仍因財務問題,難逃關閉厄運,但葉條輝仍是房市知名的奇才。

已故的大陸工程董事長殷之浩太平洋電線電纜董事長孫法民,共同成立太平洋建設公司,支持太設現任董事長章民強創業,並帶動房屋業界步向現代化。

房地產市場一如任何行業,也有景氣循環,但主要是配合著經濟景氣起伏,從60年代起開始出現七年一週期的循環期。房地產前一波景氣在國內游資充斥下,大好於民國77、78年,但也引發地價飆漲,影響投資意願的問題,至今仍為各界討論,許多懸而未決的土地、房地產政策,也考驗著政府,對房地產業者而言,80年代無疑是建制期。

房地產發展起起落落,隨時代河流移轉、政策改變,發展型態也有差異。一個人一坪動輒數十萬元的高房價,到每坪六萬元的平價住宅,宏大不動產鑑定公司總經理卓輝華及玉鼎建設總經理曾文龍都認為,經濟日報在這些過程中不間斷地傳播各方面經濟及房地產知識,促進產業及購屋者良性互動,對房市影響力深遠。

【1994-12-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