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2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我國外匯存底世界第一

傲視全球的八百多億 可以維持多久?
外匯存底零成長 政治氣候有影響

一位外匯交易員說:每天翻開報紙就有一些大官準備辭職,
人心如何安定,市場如何平靜。

【1992-12-27/聯合報/ 記者王鴻薇/專題報導】

我國外匯存底世界第一,世人皆曉,明年一月廿日即將走馬上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對台灣的主要印象正是八百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不過,令我們傲視全球的外匯存底在悄悄地降低,今年,我國的外匯存底出現「零成長」。外匯存底下降源自資金快速外流,如果繼續下去,下任美國總統在提到台灣時,恐怕就不會對台灣的外匯存底如此津津樂道了。

執政黨選舉失利後,包括內閣改組、爆發選舉作弊疑案及執政黨十四全大會等話題,為國內政治環境埋下諸多變數。一位外匯交易員說,「每天翻開報紙就有一些大官準備辭職,人心如何安定,市場如何平靜。」

最近股票市場反映了政治行情,外匯市場則看似平靜。外匯市場在央行維持秩序下沒有大行情,不過央行外匯存底卻悄悄縮水。央行外匯存底從今年七月的八百七十九億美元高峰,滑落至目前的八百三十九億美元,央行外匯帳上有四、五十億美元都轉到民間手裡匯出去。我國外匯存底停止成長,貿易順差縮減當然是主要原因,不過造成外匯存底零成長,甚至負成長,政治環境結構性改變因素不能忽視。兩岸關係的變化,讓兩岸資金流動成為朝野最重視,又最迷惘的關心話題;七十九年高層政爭引發的資金外逃令人心存餘悸。

從中央銀行外匯政策的改變就不難發現,政治因素對資金流動及流向的影響。基於我國外向型經濟結構,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採取幣值低估政策,爭取外銷競爭空間,近年雖在美國逼迫下不得不放手新台幣大幅升值,但是央行對外匯操作手法仍然是秉持「貶值容易,升值難」的原則。直到外匯市場開始反映政治氣候,央行對外匯的操作變成「升值不易,貶值也難」。

民國七十九年間,高層政爭引發約一百億美元的資金外流,當時央行雖曾採取新台幣大幅貶值一元以為因應,隨後央行便不惜在景氣谷底時維持高利率政策抑制資金外流,並且不再放手新台幣貶值,而以賣外匯維持新台幣匯率。

今年下半年,在經濟結構轉變下,新台幣面臨沈重貶值壓力,按照今年出口衰退及下半年消費物價持穩情形,央行應可放手新台幣貶值,對國內經濟成長較為有利,不過在民間對李郝關係疑慮及立委選舉的政治因素考量,又使央行無法坐視新台幣貶值。

國內政治環境充滿變數,大陸經濟開放使資金流竄在海峽兩岸,但是到底有多少資金流到大陸?答案是,不知道。中央銀行至今無法估算流至大陸資金到底有多少,國外機構到國內學者則從九十億美元到二百億美元都有人估,可確定的是,台灣流向大陸的資金真的很多。

曾幾何時,一個封閉型貨幣一人民幣幣值變化成為政府、廠商驚天動地的話題,已經在大陸投資的廠商擔心人民幣貶值,準備要去的希望人民幣貶值,行政院院會討論人民幣貶值,因為大陸成為廠商依賴的市場之一,因為大陸成為台灣企業主要的投資地區之一。

台灣曾經在短短兩年之間累積五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也曾經在短短半年間減少一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到底八百多億美元外匯存底可以用多久,維持多久?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1992-12-27/聯合報/03版/焦點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