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0年6月8日 星期五

陷溺在藝術懷抱的石化大亨-許文龍

【李玉玲、徐瑞希】

【1990-06-08/聯合晚報/15版/當代】

藝術無國界,商業利益的競逐也是無國界的。但一個必須對商業利益保持靈敏嗅覺的商人,卻經常不易成為浪漫、率性自得的藝術生活實踐者。而奇美實業董事長詐文龍卻是企業界中,少見的藝術「狂熱份子」。

在石化業界人稱「北台塑、南奇美」,奇美與台塑雖分執南北石化業牛耳,但身為世界產量第一名ABS廠經營者的許文龍,絕無經營之神王永慶咄咄逼人的氣勢。

每天早晨,許文龍是以悠揚典雅的古典音樂開始一天的生活。沈浸癡愛古典音樂的許文龍從入門的史特勞斯到著名的莫扎特、貝多芬,甚至到融合古典音樂精華的歌劇和深奧的宗教音樂都如數家珍,而他最喜愛的聊天話題,也是古典音樂。

沒有聲色場合的弦歌不輟,沒有激情放浪的紛擾接踵,多年來,經常性的家庭演奏會一直是許文龍和家人、朋友、同好心靈交流的主要方式。

6年前,喜愛古典音樂的許文龍又潛心習畫,一筆一筆的從素描學起。魚,經常是許文龍油彩畫中最喜取材的對象。因為釣魚是許文龍最心愛的休閒活動。一個星期總有好幾個清晨,許文龍模黑開車,從台南直駛墾丁去釣魚。由於熟悉魚的習性、水流分析及垂釣技術,許文龍經常滿載而歸。

忘情於藝術生活實踐的許文龍因此沒有太多時間在業務經營上,許文龍說他每週工作不超過十小時,但他怡然率性的作風應用在企業管理中,卻吸引著他的合作夥伴及部屬的認同,再加上他充分授權,使得奇美業務得以順利運作,而當奇美企業規模愈為擴大,許文龍去公司的時間也愈來愈少。

除了源於早年的興趣及天賦外,令許文龍如此著迷於藝術的,與他對藝術本質絕對性的強烈感受有關,而這種感受又與他對228事件難解的情結有莫大關連。

和許多經歷過228事件的台灣人一樣,當時還年輕的許文龍在228事件的政治鎮壓中,精神極為抑鬱苦悶,便轉向藝術殿堂中尋求精神寄託。「外邊的政治我不能管,不如回去欣賞我的音樂!」許文龍說。

投入藝術的懷抱中,許文龍認知到藝術不像現實的政治,政隨人轉、昨是今非,令人虛以委蛇還難以適從。藝術所內蘊的是永恆、絕對的真理與美,是可以讓許文龍誠實地投注靈魂的所在。

對政治現實扭曲人心的嫌惡,使許文龍自此以後對政治事務的介入極度排斥,至今依然拒絕說國語。多少年來北上開會,許文龍一定用台語發言,拒以國語溝通的堅持,使他喪失了許多做生意的機會,但他不在乎的說:「錢少賺點就是了,沒關係。」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石化業經常被批評為特權行業,因此,許文龍在政治上的疏離是極為突兀的。在奇美的董事長辦公室中,看不到一張他與任何首長官員的合照,掛在四週牆上的,是他攀登玉山高峰、在曾文水庫釣起巨魚的照片,以及他的畫作。

也因為許文龍的堅持,使得固守府城卅多年的奇美始終不願介入政治事務,而未能建立起得以奧援羽翼的黨政關係。缺乏活絡的政經人脈,奇美過去的發展走得踏實而艱辛,而在經濟情勢劇變的開放局面中,奇美因此也稍嫌孤立、保守。

對於這種說法,許文龍未置可否。他心裡想著的問題是,該再找尋幾把好琴,買下來充實音樂圖書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