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81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要養千千萬萬隻生蛋母雞 ──從「供給面經濟學」說起

【1981-12-14/經濟日報 周賢頌】

一、供給面經濟學是什麼?

供給面經濟學Supply Side Economics是一個新的名詞,孫震先生在他的「總體經濟理論」第十二章說:「凱因斯派以需要為主,新古典派以供給為主。」當時,他就未曾用「供給面經濟學」這個名詞。一九七○年出版「物價膨脹為世界災禍」(孫先生反對將Inflation譯作「通貨膨脹」,提倡改用「物價膨脹」四字)著者弗利曼,去年對美國Forbes半月刊記者發表下列談話:

「一八○○年與一九一○年,食品價格並無變動,物價膨脹之說,乃是最近三十年之事。一般論者,以為只要減少需要,即可阻止物價上漲,實不盡然,且其結果為失業與降低生活水準而已。惟有高度經濟成長乃能防止物價膨脹耳。反之,慢成長,加上投資不足,必然引起物價膨脹也。物價上下,乃是需求與供給問題。過去,在經濟蕭條時期,大家都在需求上打主意,十年前,我即主張應從供給方面尋求解決。在我看來,生產、消費與投資三者之間,上下調和,即不發生物價膨脹問題。所謂生產,應偏重生產設備與凡可提高生產力者也。」Forbes記者報導,「弗利曼是一位自由經濟學人,他反對凱因斯學派拉攏政府主持經濟事務的辦法。他說:『政府的唯一責任為供應一個有利的架構,給民間企業來發揮市場法則的妙用。』弗利曼深信,解決物價膨脹之最好辦法,為增加生產,大量供給。」

這就是供給面經濟學的要義。事實上,這個學說濫觴於十八世紀Johu Baptiste Say所發明的「賽氏法則」。賽氏說:「在自由市場之內,生產者供給物資,換取購買力而有了需要來購買物資,剩餘購買力須由儲蓄,進入投資,從事生產,增加就業,如此循環,孳生無窮矣。」

凱因斯學派偏重需要,唯恐市場需要不夠踴躍,要政府參預經濟活動,從事大量建設,增加需要,增加生產。供給面經濟學者則認為不合理之政府活動,例如關稅競爭,玩弄通貨、外匯與貿易管制等等,往往引起經濟衰退,阻礙復興,至如政府大量開支,發行公債或債券,使民間企業頭寸枯竭,週轉困難,停滯生產,引起經濟衰退,則尤為供給面經濟學者所痛心疾首者也。

二、怎樣搞的?

供給面經濟學的主要方案有四:

(一)大量與長期低減個人與公司稅,以提高工作誘因,增加投資,增加生產。

(二)削減政府支出,減低人民付稅負擔對國家總生產力之比率。

(三)減少政府干預,發揮自由市場法則

(四)善用金融管理政策,使貨幣供應適當配合市場之需要

自學理而言,供給面經濟學歷史不久,尚未形成一貫道統。各方學者眾議雜陳,尺度甚寬,其中最前進者為萊佛斯Arthur B. Laffer,他是馳名一世Laffer Curve的發明者,認為大量減稅,可以導致國庫收入之增加,因捐稅過重剝削了人民血汗所得,搞得大家意興闌珊,懶事生產。減了捐稅,所得增加,大家興趣勃勃,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增加投資,增加生產,無疑地國稅亦自然增加也。此種說法,成為供給面經濟學者之基本原理,眾講咸同,再無疑問。萊佛斯最傑出理論為恢復金本位,他認為通貨膨脹、利率狂昇乃經濟致命傷,基本辦法為恢復金本位,鞏固幣信,即可削減物價膨脹之威力。此項看法,一般學者並不充分贊同。一九二三年凱因斯戲稱「金本位乃是野蠻時代之遺風。」寧知一九三三年國際經濟崩潰。他出版「繁榮之道The Means To Prosperity」,主張有條件地恢復金本位,發行金幣券,以維幣信,可見萊佛斯建議並非閉門造車,空穴來風。因此一部份供給面經濟學者,亦提出恢復金本位之議。

三、減稅

供給面經濟學者對於稅的看法,有特出之處,容闢專章陳述之。他們說:日本與德國稅率,比美國為高,他們的稅率,偏重於消費方面,但如有影響資本形成者,則低於美國。是以供給面經濟學者對於儲蓄所得,主張免稅,以提高人民儲蓄之誘因。為獎勵投資設備起見,主張推行加速折舊,投資抵減等辦法。最近美國國會討論新稅法案時,有人提出「一○--五--三制」,即是建築物按十年折舊,機器五年,車輛三年是也。民意代表們,亦知工商業須要優待,乃能使其格外奮興,從事投資,從事創新,提高生產力,增加在國際市場間之競爭力,公司有利,股價上漲,投資市場活躍,資金源源而來,企業經營如魚得水矣。本年八月十三日美國國會通過「一九八一年經濟復興法案」,減稅百分之廿五,分三年完成,第一年減百分之五,第二╱三年各百分之十。稅率由百分之十四減為百分之十二,百分之七十減為百分之五十,對於低所得之一般民眾,獲益有限,但對高所得者,相差甚鉅,適符減少消費,增加投資之原理。又對於生產事業,給予加速折舊與投資抵減等等優待辦法,實行之後,第一年政府將損失稅收十五億美元,逐年增加,一九八六年達五百三十億美元之多。受益最大者為鐵路公司,單是在鐵軌折舊方面,每年可以省稅六億美元。節餘稅金,可以償還對銀行債務,在今日拆息高達百分之十五以上,為數可觀。設備龐大公司,利用稅法將其購入機器退還廠方,再用租賃方式,將租費列入開支沖稅。廠方買入機器,作為投資,取得抵減權利之優待。還有折舊費可以作為開支沖稅,獲利大矣。

為增加讀者興趣起見,經向新加坡美國大使館借來新法案,請劉義順君及陳麗珍女士編製中、美、新加坡所得稅比較表(如附表),顯示一個單身漢,(不計免稅額,寬減額及扣除額)每月收入新台幣二萬元者,在我國付稅最高,但如增加十倍,則美國付稅為最高。可知倘仍用減稅前七○%稅率,無法期望企業界有興趣或餘款從事新投資。

四、雷根經濟政策

雷根政府採用供給面經濟學理論,減稅、簡政,減支出,要從增進效率、平衡預算、穩定物價、增加儲蓄、增加投資、增加生產、增加設備,來樹立經濟繁榮之美景。他最反對政府干預,就職後不到一月,將前任所有干預政令尚未實行者,予以凍結,命令各部會,審查各項規程之合理性與得失,並請副總統布希,負責執行減少干預之政策。因他認為政府管制,削減生產,增加人民與工商企業之負擔也。他訂下了一個準則,政府管制,必要其所收效果超過於代價,且管制費用必須減至最低限度。

雷根就任總統新職將一年了,根據最近統計,失業率已提高至八.一%,失業人數達九百萬人,今年第二季總生產減少一.三%,第三季又減○.六%,且尚在下降中,工廠接到新資本財訂單下降五.一%,新屋工程減少四四.七%,新車訂單跌三○.六%。電根承認美國已進入經濟衰退階段,這是今年四月開始的,現在已有八個月之久,大家估計,可能延長至明年三月。在光明面:物價膨脹率,開始下降,由一○.五%跌至八--八.五%,銀行利率,過去最高達二一.五%,現在跌到一五%,供給面經濟學者,深信一九八二年下半年,將見景氣來臨。

為什麼雷根的經濟政策,未曾早日收效呢?

第一:雷根於一月就任新職,卡特政府預算年度乃到九月底,雷根的新經濟政策剛剛開始。

第二:雷根政策為減稅與削減政府支出,他堅持不姑息蘇俄政策,是以必須增加國防經費,要在四年之內,各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他送國會一九八二年預算為(括弧內為卡特預算):

國防經費一八五.八億美元  (一八一.五億美元)

非國防經費五○九.七億美元 (五四八.二億美元)

總計六九五.五億美元    (七二九.七億美元)

赤字  四五億美元     (二七.三億美元)

預算總額雖較卡特預算減三四億美元,而國防經費則多四億三千萬元。

經濟學者認為政府其他支出,發生反饋作用未必導致物價膨脹,而國防經費則有膨脹性,迫使物價上昇。

第三:或問:根據供給面經濟學,減稅可以繁榮經濟,擴大稅源,增加國庫收入,何以並未見效?新稅法係在今年八月經國會通過,須於明年七月開始徵收,現在尚未減稅,如何見到稅源增加?供給面經濟乃一嶄新理論,社會人士過去未曾聽聞,但若減稅增加財政赤字,又將揚起物價上漲經濟現象,心理作用佔極大成份,是以減稅辦法,開始時,可能引起反作用,加深物價上漲之程度。但增加國防經費,不在供給面經濟學範疇之內,因增加國防經費而政府未能達成減少政府支出之目的與供給面經濟學無關。何況現在物價膨脹率與利率開始下降,否極泰來,光明來到,供給面經濟政策,成功有望。

五、中華民國學到什麼?

雷根總統任事十一個月以來,推行供給面經濟政策,目光如炬,沉著應付,令人興起莫大的敬意。他的減稅簡政一切措施,適符我先賢輕賦薄徭藏富於民的名訓。他反對政府干預,與作者歷年以來,對我政府減少干預的呼籲,正相符合。我深信,中美兩邦,國情迥殊,我們的社會,剛從農村經濟,躍進入工業化的世界漩渦,意念、觀感、行動,反應多方面難於配合,亦只有仿照新加坡辦法,一切一切聽由政府輔導干預,乃能期望在極短年月之內,達到現代化國家與社會之水準。問題是:我政府部會司廳,胥吏僚屬,其教育、學養、風氣、節操、服務精神、與工作效率,能否比擬新加坡?否則干預變成干擾,則是國家民旅之罪人矣。尤可慮者,一部份人士曲解均富真義,心理上誤認大公司為中小企業之仇冠死敵,要在稅政上、行政上,對大型公司,加以干預,縛手縛腳使其無法活動,扣刪剝削,勿使其有超額盈餘。要知中華民國必須脫離貧窮與落後,求得獨立與生存,只有提高國民所得,充實國力,擴大生產規模,達成經濟升級,進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之範疇。資本密集,當然是大公司,技術密集,必須對研究發展投下資本。一九五○年全世界最大企業杜邦公司總裁在美國眾議院作證說:「杜邦公司能有今日之規模與成就,完完全全歸功於研究發展。但研究發展乃是一種最化錢的賭博行為,須要人才、經費、與大規模生產,斷斷然不是中小企業所能擔當得起的。」歐、美、日本有大公司幾十家,同時也有中小企業千千萬萬之多,他們都很興旺,都很發財,何曾被大公司吃掉呢?容我虔誠地奉聞唱高「均富」論調先進長者們:養雞生蛋,村民童稚,疇不知之。國家訂有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各種稅法,即是取蛋之方,何必怕母雞太棒,而在區區雞食上打主意呢?供給面經濟學減稅、減政府支出,要藏富於民,養出千千萬萬隻母雞,由牠下蛋,供大家享受,經濟原理不過如此而已。至於政府投資經營生產事業,當然有悖於供給面經濟學原則,我前已撰「當然是民營」三文,不再縷陳。我不反對政府投資於社會需要而民間無法或不願經營之事業,但如台、中台、中化、中磷四公司,經濟部主管已出席經建會通過決講,將其移轉民營,經過一年 賒茪諢A延宕不辦,平白又提出民生主義否決此案,閉為恐民間不願接受冗員,或因售價過低引起多方責備,未敢執行。大有為政府斷斷然不允許此類作法,則無需要供給面經濟學者為我指正者也。

【1981-12-14/經濟日報/02版/】


1980雷根經濟學
1980low
1994l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