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81年8月5日 星期三

房屋代銷業面臨嚴重考驗


房屋代銷業面臨嚴重考驗

【鄭舒文】去年下半年,房地產即開始不景氣,當時,很多業者對市場需求不熱烈,並未表示太大的意外,因為他們知道台灣房地產六年一個循環週期的高峰已過,接下來理所當然是走下坡。

而直到月前,空地限期興建塵埃落定,很多原本還在觀望的地主,再也不敢躊躇,於是隨著建築案子一波又一波地推出,房屋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差距也就拉得更遠,這下子使得房地產的營運更加速掉進了一片不見陽光的「谷底」之中,房地產業者因此乃大起恐慌。

房地產不景氣,首當其衝受害最大的,除了建築商外,就屬房屋代銷業了!

房屋代銷業在前些年房屋交易蓬勃的時候,著實風光了好一陣子。因為獲利率高,使得這一行業具有無比的誘惑力,吸引了無數的「門外漢」硬往這一行插上一腳。

當時,一個年輕人只要在建設公司待過幾年,學會了一些皮毛銷售技術,就可以邀集朋友合資創立一家代銷公司,坐享景氣所帶來的「暴利」。

「暴利」之說,本來是指建築業,但不可否認地,房屋代銷業所投注的人力、腦力、財力與回收的報酬之間,比諸建築業,更有著令人眼紅的「投資報酬率」。

根據行家指出:房屋代銷業的佣金,乃按照建屋地段、以及案子大小,以房屋售價的百分之三--五計算。這個比例是相當可觀的,因為代銷公司既不必聘請建築專門技術人員從事房屋的監督建造,而房子買賣一旦發生糾紛,也不必負擔任何「產品責任」,所以它的總收入扣除掉廣告費、企劃費與人事開支與稅金,剩下來的就全是純利了。

據悉,計算代銷業的「損益兩平點」,有一個很簡便公式,就是銷售率達到三成,大抵就是成本的回收點,姑且不論這種算法有幾分正確性,但是前些時候景氣好,大家搶著買房子,高達九成、十成的銷售率為代銷公司賺進了億萬家財,這卻是一項不爭的事實。

話說回來,現在的代銷業已經不再有這種好景了。以前人潮鑽動的工地接待中心,現在幾乎門可羅雀,許多靠跑單幫賺取優厚佣金的售屋小姐,也都紛紛改行另謀他就。

市場蕭條,交易冷淡,靠吸收客戶預繳來的款項融通財務的建築公司,資金益形短絀,購區大眾看準了這一點,更加不敢貿然行動……

在這一場惡性循環中,代銷公司的營運受到了嚴重考驗。資力雄厚、企劃團實力堅強的代銷公司雖然還可以勉強支撐下去,但也在大肆裁員、減薪,更遑論財務結構欠健全的,早就在坐吃以前的盈餘,或者乾脆關門大吉了。

面對這種情況,不禁令人懷疑:房屋代銷業真的已走入絕境,難以起死回生了?

其實並不然,因為根據很多房地產業者的看法,現在的不景氣只是「假需求」大幅降低的結果使然,買房子的潛在「真需求」仍然存在,此外,亦不乏有房地產的「炒手」抱著「逢低買進」的心理,依舊對房地產興趣盎然。

市場還是可為的,只不過,購屋者的眼睛睜得更亮,算盤也打得更精了。因此,房屋代銷公司想要在這時節,打一場雖稱不上漂亮但卻不敗的戰,就端視它所花費的功夫了!

一位代銷業的專家指出:現在的代銷公司要爭取買主,靠的就是「信」字招牌。以前的廣告文字遊戲,以及各種貸款陷阱,現在再也騙不了精明的客戶了。

誠然,看多也聽多了誇大而不實的廣告,現在的購屋大眾對代銷公司的噱頭已多少產生了「免疫力」。

廣告固然是促銷的最重要工具,但是欺瞞的手法,終會引起顯客的反感。代銷公司如果一味追隨不實的「廣告潮流」,只有加速破壞自己的形象,實在得不償失。事實上,代銷公司講「信用」,指的並不僅是廣告要具可信度而已,最主要的,是要對建築投資公司善盡「監督」之責,以對客戶有所交待。

「優勝劣敗」,值此房地產景氣低盪的時候,一些條件不夠的代銷公司終難逃遭受淘汰的命運,而一向營運嚴謹的代銷公司,在經過這一場歷練之後,其經營勢必更加步向正軌,這對一般購屋大眾來講,未嘗不是一項福音呢!

【1981-08-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