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17:30
文|林宏達
劉德音舉例,透過3D IC技術,「我們預期,10年內,結合多顆小晶片的GPU可包括一兆個電晶體。」
許多人認為,光靠線寬微縮技術推動半導體產業進步愈來愈困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親揭三大布局,讓台積電走出摩爾定律隧道後,未來更加寬廣。
5奈米、3奈米、2奈米,隨著半導體技術的演進,工程師們努力將線路愈做愈細,但若有一天達到極限,半導體產業要如何繼續成長?
9月6日,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論壇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意味深長地用英文說了以下這段話:「過去五十年,半導體技術就像是走在隧道裡,路很清楚,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在往哪裡去,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隧道的盡頭,發展半導體技術愈來愈難,但在隧道之外,仍有更多的可能。」
1975年,摩爾提出知名的摩爾定律,預言每兩年,同樣面積的矽晶圓上能生產出兩倍的電晶體,至今,半導體產業已循著這條隧道走了48年。隧道之外的路在哪裡?在這次關鍵性的演講中,劉德音揭露了三個重點。
3D IC提升效率與多元可能
第一是3D IC。未來一顆晶片能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仍能持續增加,劉德音舉例,目前一顆最先進的GPU晶片上包含一千億個電晶體,但透過3D IC技術,「我們預期,10年內,結合多顆小晶片的GPU可包括一兆個電晶體。」
3D IC其實是現有多種製程的組合,包括SoIC前段製程技術,和現有用於後段的INFO、COWOS先進封裝製程,組合後能將晶片電路進行立體組合。劉德音透露,台積電現在可將十二層記憶體疊在一起,再直接和邏輯記憶體相連,如果把傳統晶片比喻成平房,3D IC就像是十三層的華廈。住在平房裡,要傳遞資訊給附近的鄰居,可能要走上十分鐘的路;改住在電梯華廈裡,只要搭電梯上兩層樓就能找到人。台大教授楊家驤表示,利用台積電的SoIC製程,可將3D IC頻寬提升至原有2.5D先進封裝的191倍!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也在論壇中透露,台積電發展各種3D IC技術,就是要讓電路之間的距離愈拉愈近,「未來還有一個可能性,融合,讓兩種不同的晶片長在一起。」 (異質整合)
他強調,「過去15年,我們產業的能源效率提高了三倍,這個趨勢將會在歷史上繼續下去」,等於是向全球半導體產業提出「15年能效提高三倍」的「台積電曲線」。
第二個則是矽光技術。當運算性能要求愈來愈快,像運算大型人工智慧模型時,「高速通訊的品質可能會限制計算速度。」劉德音說,台積電發展的緊湊型矽光子引擎(COUPE),可以提高晶片內資料交換的速度,卻同時降低能耗,還能把數百台伺服器串連成一個巨大的GPU陣列,「在AI需求推動下,矽光技術將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
矽光傳輸 比輝達快逾百倍
台積電曾在技術論壇上透露,矽光子引擎計畫在25年進入試驗量產階段,這也是英特爾積極發展的次世代技術。楊家驤在簡報中指出,用矽光取代傳統的電來傳輸資料,可以把晶片內的資料傳輸量提高到每秒96TB,這是目前輝達最高階NVLINK 4傳輸速度的106倍,能大幅提高人工智慧系統的運作效能。余振華也表示,未來光會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變原有的產業秩序。
劉德音提到,1980年代的學者Caver Mead和Lynn Conway,他們發明將大型積體電路設計標準化的方法,IC設計產業從此開啟,「他們的發明讓IC設計人員無須知道太多半導體製程技術就能設計IC」。
現在,要進入3D的IC世界,需要複雜的熱力學、應力、3D電路設計知識。同時,小晶片時代,設計者負責的晶片可能只是一顆超大晶片的一部分,要和其他人設計的記憶體、GPU互相連接,整合成一顆完整的IC,產業因此需要新的標準化平台,才能更平順的完成工作。
劉德音指出,台積電提出2023/09/26 17:30
文|
林宏達
劉德音舉例,透過3D IC技術,「我們預期,10年內,結合多顆小晶片的GPU可包括一兆個電晶體。」
許多人認為,光靠線寬微縮技術推動半導體產業進步愈來愈困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親揭三大布局,讓台積電走出摩爾定律隧道後,未來更加寬廣。
5奈米、3奈米、2奈米,隨著半導體技術的演進,工程師們努力將線路愈做愈細,但若有一天達到極限,半導體產業要如何繼續成長?
9月6日,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論壇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意味深長地用英文說了以下這段話:「過去五十年,半導體技術就像是走在隧道裡,路很清楚,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在往哪裡去,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隧道的盡頭,發展半導體技術愈來愈難,但在隧道之外,仍有更多的可能。」
1975年,摩爾提出知名的摩爾定律,預言每兩年,同樣面積的矽晶圓上能生產出兩倍的電晶體,至今,半導體產業已循著這條隧道走了48年。隧道之外的路在哪裡?在這次關鍵性的演講中,劉德音揭露了三個重點。
3D IC提升效率與多元可能
第一是3D IC。未來一顆晶片能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仍能持續增加,劉德音舉例,目前一顆最先進的GPU晶片上包含一千億個電晶體,但透過3D IC技術,「我們預期,10年內,結合多顆小晶片的GPU可包括一兆個電晶體。」
3D IC其實是現有多種製程的組合,包括SoIC前段製程技術,和現有用於後段的INFO、COWOS先進封裝製程,組合後能將晶片電路進行立體組合。劉德音透露,台積電現在可將十二層記憶體疊在一起,再直接和邏輯記憶體相連,如果把傳統晶片比喻成平房,3D IC就像是十三層的華廈。住在平房裡,要傳遞資訊給附近的鄰居,可能要走上十分鐘的路;改住在電梯華廈裡,只要搭電梯上兩層樓就能找到人。台大教授楊家驤表示,利用台積電的SoIC製程,可將3D IC頻寬提升至原有2.5D先進封裝的一九一倍!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也在論壇中透露,台積電發展各種3D IC技術,就是要讓電路之間的距離愈拉愈近,「未來還有一個可能性,融合,讓兩種不同的晶片長在一起。」
他強調,「過去15年,我們產業的能源效率提高了三倍,這個趨勢將會在歷史上繼續下去」,等於是向全球半導體產業提出「15年能效提高三倍」的「台積電曲線」。
第二個則是矽光技術。當運算性能要求愈來愈快,像運算大型人工智慧模型時,「高速通訊的品質可能會限制計算速度。」劉德音說,台積電發展的緊湊型矽光子引擎(COUPE),可以提高晶片內資料交換的速度,卻同時降低能耗,還能把數百台伺服器串連成一個巨大的GPU陣列,「在AI需求推動下,矽光技術將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
矽光傳輸 比輝達快逾百倍
台積電曾在技術論壇上透露,矽光子引擎計畫在25年進入試驗量產階段,這也是英特爾積極發展的次世代技術。楊家驤在簡報中指出,用矽光取代傳統的電來傳輸資料,可以把晶片內的資料傳輸量提高到每秒96TB,這是目前輝達最高階NVLINK 4傳輸速度的106倍,能大幅提高人工智慧系統的運作效能。余振華也表示,未來光會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變原有的產業秩序。
劉德音提到,1980年代的學者Caver Mead和Lynn Conway,他們發明將大型積體電路設計標準化的方法,IC設計產業從此開啟,「他們的發明讓IC設計人員無須知道太多半導體製程技術就能設計IC」。
現在,要進入3D的IC世界,需要複雜的熱力學、應力、3D電路設計知識。同時,小晶片時代,設計者負責的晶片可能只是一顆超大晶片的一部分,要和其他人設計的記憶體、GPU互相連接,整合成一顆完整的IC,產業因此需要新的標準化平台,才能更平順的完成工作。
劉德音指出,台積電提出3Dblox平台,是第三個關鍵技術,將為開發3D IC的通用平台,讓開發人員不用擔心IC來自其他公司的部分,要把設計上的差異列入考慮;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新的3D IC設計也不再受到原有尺寸的限制。
劉德音預示台積電除了在原有的線寬微縮技術外,未來也將靠3D IC、矽光子等技術走出一條新路,持續推動半導體使用更少的能源,提高更高的效能,推動產業持續前進。可以預期,這三項新技術,將是繼線寬微縮後,未來十年半導體產業的新顯學。
- 3D IC
- 矽光傳輸
- 3Dblox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