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2023/01/01 中時新聞網
編輯、邱怡萱、文、財訊雙週刊、游筱燕
大肚山下,是台灣機械的黃金長廊,也是未來的「全球智慧機械之都」。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串聯起中部地區企業領袖,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財訊》雙週刊與該基金會合作推出報導,為讀者揭開一向低調的產業隱形冠軍面紗,並借鏡其成功心法。(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日本是世界公認的工具機強國,尤其工具機龍頭Mazak、Okuma具有世界領導地位,但如果少了台灣吉徑科技的自動換刀系統(ATC),一整台工具機就無法順利組裝出貨,是台日合作的成功典範。
隱身在台中后里的吉徑科技,低調做生意,公司地址甚至連Google導航都無法精準定位,更添神祕感。成立於2001年的吉徑科技,創辦人楊金振當年自龍昌機械退休時,由於23年的職業歷練完整,從零件加工、裝配、電控,到生產製造管理、外銷業務都難不倒他,因此在看上自動換刀系統的市場缺口後,決定投入創業。
向日本老師傅學ATC技術
《財訊》報導指出,所謂自動換刀系統是將加工所需的刀具,從刀庫中傳送到主軸夾持機構上,為機械業加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劣質的ATC會直接影響加工性能及換刀效率,尤其在工業4.0的趨勢下,更攸關工具機優劣成敗。
當時ATC只有1家台廠在供貨,原因是技術門檻實在太高,各大工具機廠常受ATC缺貨所苦,卻無可奈何。
楊金振說:「台廠都有拆解、COPY零件的技術力,但唯獨ATC裡頭有一個零件無法畫圖,更無法外購,所以機器只能靠自己研發,業界很少人會做,只能透過挖角。」
根據《財訊》報導,愛挑戰的楊金振,一選項目就選最難的,他憑著自己的技術經驗,花了8個月獨立摸索開發,設計出第1代的樣品機,成功產製ATC,2002年適逢工具機景氣大好,順利打進國內市場。
4年後,楊金振的日本一家機械廠社長好友,推薦兩位日本ATC廠退休的老師傅來教他,由於楊金振有技術底子,又會日文,常常一點就通;加上日本師傅沒有接班人,遂將楊金振當徒弟,不藏私地手把手帶他入門,使得楊金振的技術更上一層樓。
《財訊》分析,2010年,日圓大幅升值到1美元兌80日圓,許多日本廠積極到台灣尋找零組件供應商。楊金振回憶,當時日本較具規模的ATC廠僅有3家,也時常面臨缺貨問題,日本向外尋找第2供應商會比較有效益;這時,Mazak、Okuma都來敲門。
但品質要達到日本人要求,哪有這麼容易。兩大廠從材料、零件加工要求嚴謹,要100%符合圖面施作,完成檢驗才能組裝,「重做」的次數已無法計數。楊金振對《財訊》報導表示,永遠記得第一次和Okuma合作的每個片段,他將做好的鑄件寄到日本檢查,被退回,再重新翻砂鑄造,再寄去仍被退回,往返了整整1年,直到日本派人到場指點才順利交貨,「而且這還是普通的鑄件,並非特殊規格。」甚至有客戶對吉徑提出的要求,是使用壽命要達到日本的兩倍,吉徑最後也使命必達。
強勢日圓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