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07:46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來全球同時面臨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之苦,通膨當然是因為貨幣發行數量太多,以致貨幣購買力下降。2020年為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帶頭進行無限量貨幣寬鬆,各國央行紛紛跟進,導致市場資金泛濫,湧進股市及商品市場,推高股市及各式價格,最易辨識的指標就是原油。
2020年疫情初起時,西德州原油是每桶31美元,最近是在每桶110美元震盪,原油是漲了近300%,原油的漲勢當然部份跟俄烏戰局有牽動,但是其它的黃豆、小麥、玉米,銅、鋁、鋅、鎳,咖啡,可可價格都在漲,一樣的100美元,現在買得到的物品,比2年前少太多了。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5月1日我國的通貨發行數是3兆818億元,這個數字比2018年同日的2兆1308億元,增加9510億元,增幅達44.6%,若比照2020年5月1日(武漢肺炎初起之時)的發行數是2兆4678億元,2年來台灣的貨幣發行數量是增加6140億元,增幅24.8%。
台灣通貨增加數額,應是與外資匯入直接相關,2021年外資淨匯入210.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315億元),但是在美國決定啟動升息來抑制通膨之後,今年3月及4月,外資淨匯出3413億元,但是與今年3月1日的通貨發行數相較,台灣通貨發行量只減少約500億元。顯然在外資撤離台灣後,央行回收資金的速度相對緩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