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全球通膨史2》德國狂印鈔付一戰賠款 民生凋敝埋二戰種子

 2020/09/15 07:53

(編者按: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央行大動作調降利率,紛紛祭出無限量QE(量化寬鬆),承諾將維持超寬鬆政策一段時間,儘管QE的救市效果立即可見,但也難免令人擔心各國瘋狂「印鈔」將帶來的後續效應,歷史上曾有幾次劇烈的通膨事件,造成人民財產的嚴重損失,甚至衍變成世界大戰。面對滾滾洪流般的資金潮,究竟會將大家帶往何處去?相信是人們最關心的,以古為鏡,希望藉由史上幾次惡性通膨的回顧,鑑往知來,助大家覓得方法安然渡過此次危機。)

1923年4.2兆德國馬克 才能兌1美元。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惡性通膨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莫過於1918年至1924年間威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由於背負巨額的戰爭賠款,必須流出德國的資本金額太大,導致通膨如乘著火箭般飆升,走上嚴重的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之路。

早在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脫離了金本位(gold standard),且為籌集軍資累積了大量債務,馬克匯率就已開始貶值。德國原本認定,只要打勝仗就能向戰敗國索賠,沒想到戰爭漫長,且德國戰敗,必須支付巨額賠款。

1921年因賠款支出和資本外逃,馬克貶值了75%,通膨加速上升,民眾擔心通膨侵蝕貨幣購買力而到商店瘋狂搶購,貨架上商品被一掃而空。1922年6月,賠款和解的希望破滅,馬克開始崩盤,加上外資亟欲撤出德國,銀行發生劇烈的流動性危機,並引爆擠兌潮。

此時中央印鈔的速度已經追不上馬克外逃和物價上漲的速度,1922年9月德國陷入超級通膨惡性循環。1922年馬克最大面值達到5萬,1年後變成100兆,馬克兌美元匯率曾達到4.2兆馬克兌1美元。


威瑪共和國時期德國馬克貶值,紙幣被用作壁紙。取自Bundesarchiv, Bild 102-00104(CC-BY-SA 3.0)

德國物價飆漲38.7億倍 民眾用手推車載鈔購物

1922年7月到1923年11月間,德國物價飆漲38.7億倍,通膨率達到36,000,000,000%。失業率快速上升,實質稅收以令人警覺的速度消失,糧食愈來愈短缺,幾乎無法以馬克進行任何交易,整個國家的經濟機器形同停擺。

德國央行無限量的印鈔,結果造成馬克惡性通膨,商品價格急速上漲,一杯咖啡要價5000馬克,喝完結帳咖啡價格已漲到7000馬克;有婦女用手推車載馬克現鈔去超市換食物,結果手推車遭宵小偷走,馬克現鈔被遺棄在原地,後代經濟學家因此以「手推車通膨」(wheelbarrow inflation)來形容那次災難。

當時食物消費佔德國家庭支出的比例,從原先的1/2增加至4/3,包括奶油、火腿、茶葉及雞蛋等價格暴漲30倍-40倍。馬克等同無用的紙張,被拿來當作壁紙,甚至到冬天,整疊的鈔票被當作柴火丟進暖爐。1923年10月底危機結束前,德國的貨幣存量約只夠買1條1公斤的裸麥麵包。

通膨促成德國民眾支持希特勒 埋下二戰種子


為了解決這場危機,德國先後採行了5大政策抑制通膨,包括重整賠款賠款,發行新貨幣「地租馬克」和「帝國馬克」,對可印製的鈔票設下限制,終結債務貨幣化,並縮減預算赤字。


此事件也催生了1930年代種種經濟與政治的變化。威瑪共和時期的惡性通膨,到了1924年危機已幾乎消散,德國進入短暫復甦期。直到經濟大蕭條來臨,才再次受到衝擊。兩次的危機,除了讓德國人民在經濟上受苦之外,也促使德國右翼主義份子及左翼民粹主義勢力快速崛起、希特勒掌權,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