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羅輯思維 弱者的邏輯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化以來中國人腦子當中的一根刺,這根刺是不對的,為什麼?

因為在任何生態當中,弱者都有它合適的生存策略。你老虎再厲害,還能把兔子吃乾淨不成嗎?大家是在一個均衡的狀態下共生的。

就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時,日本發生了類似的事。1863年日本開國人家更落後但是沒挨打,迅速切換到明治維新,然後日本就崛起了。

02

有人會說,我們挨打了,是因為清政府的官員實在是太昏庸。

你聽我剛才講的那個故事,你說誰昏庸?沒有一個人昏庸,包括成豐和道光皇帝,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人精,都是在自己的文化觀念中,在自己的處境中做出了自以為最合適的判斷。

《這一次,我們又挨打了》這本書裡面講了大量的細節,有興趣的可以買來看。那不叫哭笑不得,而是一聲長嘆,每一個動作都很聰明,最後堆出來的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03

回頭來看第二次鴉片戰爭演化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中國人缺的是什麼?不是力量,是目標。

英國人的目標特別清晰,而中國人這邊是無目標互動。

表而上看,誰強誰贏。錯了,是誰的目標好,誰的目標能夠拆惜為適宣曲步驟,而旦執行得好,誰贏。

04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每個月掙點錢,那好,你打一輩子工好了,你可能在中國的大城市一輩子也買不起房。

但是如果你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公司有公司的目標,你有你的目標,那好,我們兩個目標在一起博弈。我幫你公司實現業務增長,你幫我實現個人成長,我在這兒學業務,展示給整個市場看我的業務能力,漸漸地沒準兒我的個人地位在社會上就成長了,沒準兒將來我還創業呢。

那你說,我在這個過程當中跟強者的合作,我是划算呢,還是不划算呢?

05

人和人、國家和國家,本質上是目標博弈,而不是力量搏弈。

06

一個沒有目標的國家或者是個體,面對一個有目標的博奔對象,會發生什麼呢?

表面上看沒準兒挺熱鬧的,你一拳我一掌,你個動作,我給一個回應。甚至在局部看,我還比你聰明,耍得你團團轉。但是,你每一個動作因為缺失目標,都是應激反應。應激反應堆出來的就是總體的系統的毒素,就是最後看來是一場巨大的荒謬。

07

有一個關係還不錯的人,突然找你借錢,數目還不少,比如說借一萬捷錢。你覺得咱倆交情沒到那份上,然後就糾結,你這時候的反應是什麼?就是目標感喪失。我又不想得罪這個人,但是我叉捨不得把錢借給他,然後就糾結。

糾結的結果是什麼?只可能是兩種。第一,想了半天,還是把錢借了,人家發現你摳摳索索的,你還是把人得罪了,然後錢還沒了。要嗎,你就堅決不惜,找各種藉口,也讓對方看出來,雖然錢省下,還是把人得罪了。所以你看,沒有目標感,最後一定是你吃虧。

一個聰明的有目標感的人會怎麼辦呢?

如果你判定我的目標就是要結交這個人,從此一輩子我當他的恩人,這個目標感一樹立,別廢話了,趕緊把錢給人家,而且還要問一句,還需要哥們儿什麼其他幫助嗎?這人一輩子感激涕零。

如果我就是不願意借呢?那也行,這也是個目標,我的目標立即切換成什麼?就是我堅決不能把錢給他,而且我還不能把這人得罪丁。這有的是方法,你就說我實在是沒錢,我老婆也不讓我借等等,找個藉口,然後隨後給人打個電話,請人吃個飯。或者藉一萬不給,借五百總行吧?五百不要你還了,給人送個小禮物。一旦這個目標確定下來,其實這個關係的損壞是很容易就修復的。

所以大量的人在這種人際關係當中處理不好,本質是什麼?還是我們剛才講的,沒有目標感。

08

一個人,為人處事,其實就是活個目標感。

如果你有目標,全世再都是你的資源,你在走向目標的過程當中,每一步都是獲得滋養,哪怕你做錯了。

你如果沒有目標感,全世界都對你相成戕害。因為你在做應激反應的過程中,永遠是在積累毒素,哪怕你做對了。

—節目策劃—

菁城於,《羅輯思維》節目主編,經濟專欄作家

本期節目,羅胖推薦閱讀的書目是《這一次,我們又挨打了》。作者是被稱為“歷史頑主”的歷史學者端木賜香。

—本期薦書—

有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話,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這一次,我們又挨打了》的註解,痛快。

這個世界,強者有強者的進擊,弱者就完全沒機會活下去了嗎?

這本書告訴你:找到目標,弱者就有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